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

1087—1143

字重德。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西辽王朝创建者。辽天庆五年(1115)中进士,擢授翰林应奉,迁翰林承旨。契丹语以翰林为林牙,故称大石林牙。历任泰州、祥州刺史与辽兴军节度使。保大二年(1122),金军大举进攻,辽天祚帝逃入夹山(今呼和浩特市北武川县境内),与外界消息隔绝。大石与宰相李处温、都统萧干等拥立皇族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此政权迅即瓦解,大石率军归天祚帝,奉命抗金,战败被俘,不久逃归。保大四年(1124)夏,天祚帝出兵攻金,大石谏阻,不纳,遂率铁骑200离开大营北走。五年,天祚帝被金兵击败,逃亡党项,中途被俘,辽亡。大石出走时,自称王,置南北官。经黑水、抵※可敦城(在今蒙古土拉河上游),会※七州十八部王众。经过六年生聚,于1130年率众西征。1132年至※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东南额敏河南岸),修建城池,得到当地突厥语诸部拥护,称※菊儿汗,又加汉尊号天祐皇帝,建元※延庆。1134年并※东部喀喇汗王朝,建都※巴拉沙衮(虎思斡耳朵,今中亚楚河畔碎叶城东),改元※康国。为重建辽朝,出兵7万东征,行程万里,牛马多死,返回。八年(1141),在※卡特万会战中,粉碎塞尔柱王朝组织的联军,大获全胜,※西部喀喇汗王朝与花剌子模国先后并进入西辽帝国版图。在位期间,直辖领土不分封,实行中央集权,官制与喀喇汗王朝官号并用,对人民轻徭薄赋,对附庸国与属部采取“羁縻”、“安抚”政策,对宗教信仰则“循俗”、“宽容”。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均有所缓和,出现了一种比较安定、宽松的政治环境。穆斯林史学家朱兹贾尼称其是一位“公正君主”,以其才能受到人民尊敬。蒙古国大臣耶律楚材亦说他“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十年(1243)逝世,庙号德宗。

猜你喜欢

  • 拓跋思泰

    ?—721党项羌拓跋部首领。一说即拓跋赤辞之侄拓跋思头。唐玄宗时任右监门卫将军、静边州都督,充防御部落使。开元九年(721)六月,参与唐朝围剿六胡州的起义,战死于是役。玄宗下诏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

  • 宇文神庆

    见“宇文庆”(894页)。

  • 海努克庙

    黄帽派喇嘛庙。一名银顶寺。位于伊犁河南海努克(今新疆察布察尔锡伯族自治县境内)。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一说策妄阿拉布坦)在位时建。有都纲三层,覆以琉璃,垣周一里许。与固勒扎庙隔河相望。聚集喇嘛数千人

  • 亦儿古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又作亦儿吉里卫、伊尔库鲁卫。永乐四年(1406)八月,兀兰等处女真首领乞剌尼、纽邻等来朝,与兀兰等4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下游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东北耶拉布加地方,一说在呼

  • 羌姆

    藏族地区喇嘛教的一种宗教舞蹈。俗称“跳神”。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等地。每年藏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藏族地区各大喇嘛寺举行的驱除鬼魔,预祝吉祥如意的一次最大的法会。举行时,喇嘛身着五彩神装,头带奇

  • 契汗

    见“契翰部”(1565页)。

  • 永弘

    西秦后主乞伏暮末年号。428—431年,凡4年。

  • 楚里

    原为※奚族部族名。又作楚里迪、锄骨里。为奚5部之一。据《辽史》,奚于太祖五年(911)为契丹征服,入辽后,是部仍沿此称。至辽圣宗时(982—1031),为34部之一,居潭州(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

  • 东干

    古代中亚和新疆信仰伊斯兰教各族对回族之称。“东干”意为“遗留”,多见于突厥文献。一说或称“东甘”,乃“甘肃东部之回回人”。光绪三年(1877)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首领白彦虎率部分回民,由新疆进驻俄国哈

  • 塔尔寺志

    书名。全称《古朋强巴林(即塔尔寺)历代住持不空梵歌》。塔尔寺四大活佛中之色多(又译赛朵)活佛系统第六世活佛巴多罗桑崔臣嘉措(又名米索扎央谢多吉,1845—1908)撰。成书于1903年。作者自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