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胤禛

胤禛

1678—1735

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原名允祯。康熙帝※玄烨第四子。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帝征噶尔丹,统率正红旗大营。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进封雍亲王。屡随康熙帝巡视塞外、五台、江浙等地。康熙末,奉旨祭祀盛京祖陵及太庙,代帝行冬至祭天礼,参与部分政务。在诸皇子争夺帝位中势最强。即位时,皇亲国戚势如水火,诸王分朋结党,统治集团严重分裂。为使“雍正改元,政治一新”,监禁或诛除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分别处死、禁锢其政敌年羹尧、隆科多,稳定了政局。为确保“民无二主”,进一步削弱旗主势力,加强对旗主监督,还明令管理各旗务之亲王、郡王为都统,将八旗军政大权尽掌己手。将六科给事中改隶都察院,削弱内阁和大臣会议权力,又于七年(1729)设立军机处,取代内阁和大臣会议,成为秉承皇帝意旨经办军政事务的国家中枢,使参与议政的满洲亲王、大臣成为虚曹。把康熙朝出现的密折制度化。继承康熙帝巩固边疆的未竟事业,重视喇嘛教,笼络蒙古、西藏、青海地区少数民族上层,采取措施或使用武力削除边疆的割据势力,平定叛乱:二年(1724),平定青海厄鲁特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在该地区实行郡县制和札萨克制;四年(1726)起,采纳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逐步推行“改土归流”,改土官为流官,废除土司世袭制,设立府州县,削除割据,对巩固西南边疆、促进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起了积极作用;五年,支持西藏首领颇罗鼐,彻底平定阿尔布巴叛乱,在西藏始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统领驻藏官兵,督导颇罗鼐总理藏务,使驻藏大臣遂成定制,终清未改;十年(1732),派兵征讨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败准部于喀尔喀蒙古土谢图部境,后定阿尔泰山为准部游牧界线。为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围绕清查亏欠钱粮,大力整顿吏治,惩罚贪官,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改革赋税制度,全面推行“地丁合一”(即“摊丁入亩”)制度,使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入市镇;注重消除黄河水患,修建浙江海塘;鼓励垦荒,认真执行康熙帝“垦田令”及推迟延年起科,取得较好成效;采取措施逐步清除农奴制残余。对外,为抵制西方殖民主义者企图通过传教士扩张势力,严格限制传教士的活动;先后与沙俄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镇压苗僮少数民族起义;兴文字狱,构吕留良、曾静案,撰《大义觉迷录》;提倡汉学,严格控制思想舆论。还以大搞“神道设教”,鼓吹“祥端”等支撑皇权。娴熟书法,诗文俱佳,著有《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等。庙号清世宗。

猜你喜欢

  • 巩宁城

    古城名。亦称满城。位于迪化旧城(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西6里(一说30里或8里)。旧有准噶尔旧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一说三十七年)建,周10余里。分置四门:东承曦、西宜穑、南轨同、北枢正。乌鲁木齐都

  • 亦板丹

    见“亦攀丹”(872页)。

  • 韦志俊

    即“韦俊”(245页)。

  • 悦伐大那

    南北朝时期柔然贵族。郁久闾氏。※仆浑子,※大檀弟。北魏天赐元年(404),与兄弟等谋杀其从兄社仑可汗,欲自立为王。事觉,与兄弟逃奔北魏,被道武帝拓跋珪封为冠军将军、西平侯。《魏书·蠕蠕传》等载其名为“

  • 土僚

    部分壮族旧称。自称布土,亦称土佬,意为“土人”,或“土著僚人”。分布于今广西、云南等地。元、明、清时,滇东南有花土僚、白土僚、黑土僚之分。以农耕稻作、击铜鼓、椎髻跣足、嗜犬肉、行犬祭等为共同特征,部分

  • 雳迎叶锡道尔济

    即“罗藏贝丹旦丕仲美”(1426页)。

  • 兀良哈台

    ①(1201—1272)蒙古国大将。又译兀良合台、兀良合歹、兀良合带。兀良哈氏。开国功臣※速不台子。初侍从成吉思汗孙蒙哥,掌宿卫事。太宗五年(1233),随汗子贵由征辽东蒲鲜万奴。七年,从拔都西征,破

  • 雅布

    ?—1701清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和硕简纯亲王济度之子。康熙十一年(1672),封三等辅国将军。二十二年(1683),袭简亲王爵。二十九年(1690),副安北大将军恭亲王常宁,出喜峰口征厄鲁特蒙古

  • 广西昭忠录

    书名。人物传记。8卷。清苏凤文撰。内容记述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时期被广西各民族义军击毙镇压的清朝文武官员及地方豪绅。为研究近代广西及壮族农民革命斗争史的参考文献。有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光绪十六年

  • 南诏高祖

    见“独逻”(17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