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萨都剌

萨都剌

约1300—1348

元代诗人、书画家。又作萨都拉,字天锡,号直斋。“萨都剌”,系阿拉伯语音译,即“安拉赐福”之意。回回人。先世大食(今阿拉伯)人。祖父萨拉布哈与父阿鲁赤于13世纪随蒙古军东来,镇守云、代(今属山西大同、代县)诸地,遂居雁门(今山西代县境)。自幼聪明,善文词。泰定四年(1327)进士。次年任镇江路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后历任江南行台掾、闽南福建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肃政廉访司经历等,任内多善政,开仓救贫、惩治豪奴,甚得人心。晚年寓居武林(今杭州),后入方国珍幕府。擅长诗词,体裁多样,尤以宫词和艳情乐府见称于时。感遇时事,往往发于诗词之中,深刻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其风格“流丽清婉,豪放刚健,名重一时。”遗诗700余首,代表作有《谩兴》、《鬻女谣》、《征妇怨》、《织女图》、《早发黄河即事、《题画马图》、《过居庸关》等;词以《满江红·金陵怀古》、《念奴娇·登石头城》等最有名。著有《雁门集》、《西湖十景词》、《萨天锡诗集》、《萨天锡逸诗》、《石林集》等。工书,善楷书,长篆刻。工画,其画论也颇有新意。多佚亡。存留画作有《严陵钓台图》、《梅雀》等,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

  • 庙丁

    清代蒙古僧俗封建领主领有的世俗属民和喇嘛徒众的统称。蒙古语称“沙比那尔”,又作“沙比那尔”。清代,随着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发展,寺庙和上层喇嘛占有一定数量的属民,为寺庙和上层喇嘛放牲畜,做杂役,交纳贡赋

  • 藏语音译,即青稞酿成的酒。故俗称青稞酒。藏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一种传统饮料。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藏区。制法:将青稞煮熟,待降温后,加酒曲,装入容器,密封,使其发酵,2—3天后,加入清水,

  • 内蒙古自治学院

    为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培养蒙古干部而设立的学校。由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与中共冀热辽分局商定,设在赤峰。金起铣任院长。1946年3月15日开学,学生来源于卓、昭两盟各旗。以培养忠实为内蒙古人民解放事业服务

  • 南八城

    见“阿特沙尔”(1228页)。

  • 保安令

    保安族传统民歌。又称保安花儿、脚户令。流行于积石山保安族地区。约源于清代。多在节庆时演唱,演唱时,除用汉语外,衬词、借词中也用本民族语言,以及撒拉语、藏语等。节奏自由奔放,带有颤音,由低转高,婉转动人

  • 昆都力庄兔台吉

    明代蒙古左翼察哈尔部领主。亦称大委正、庄秃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远孙,※打来孙之子。早年随父徙幕东方,进入大兴安岭以东地区,残破泰宁、福余诸卫。部众3万余。万历七年(1579),随兄图们汗发难于辽左

  • 天魔舞

    见“十六天魔舞”(10页)。

  • 迈柱

    1667—1738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姓喜塔拉氏。康熙四十八年(1709),由笔帖式授国子监助教。后历官工部主事、户部员外郎、监察御史。五十五年(1716),巡视福建盐课。雍正元年(1723),巡

  • 神士懑

    金宗室。女真族。完颜氏。银青光禄大夫胡速鲁子。年15,事太宗为左奉宸。皇统二年(1142),充护卫,授武器署丞,累官肇州防御使。大定(1161—1189)初,为元帅右都监,曾率部参与镇压契丹起义军。后

  • 畬长

    畲族首领名。据史籍记载,宋至明朝时期,主持管理畲族村寨或地区公众事务的长官。南宋刘克庄《漳州谕畲》载,南宋王朝对畬族招抚时,有“畬长李德纳款”。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亦载,广东凤凰山区畬长雷文用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