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邺城

邺城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地处太行山东麓冲积扇平原,漳河临城横卧,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从春秋时期齐桓公始建,至北周大象二年(580)被毁。邺城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200多年,曾多次营建和破坏。汉末丧乱,邺城为袁绍割据北方基地,统辖冀、青、幽、并四州。建安九年(204),曹操破袁绍部,进据重建之,成为曹氏政权争雄天下、扫灭蜀吴主要政治经济军事基地和文化中心,辖10郡。曹丕称帝定都洛阳,以邺为北都。十六国时期,又先后为羯族石氏后赵、汉人冉闵冉魏、鲜卑慕容氏前燕、拓跋鲜卑东魏、鲜卑化汉人高氏北齐的国都。邺五为都城近百年,历经变迁,其城市布局格式奠定了中国城市建设的基础,对后代的长安、洛阳,甚至北京均产生深远影响。古建筑颇多,据不完全统计,邺北城有大型建筑40座,邺南城33座、堂、殿、楼、阁、台、廊、苑、玄,应有尽有,建筑宏伟壮观。邺西北隅的三台(铜雀、金凤、冰井)是邺建筑的标志。其中铜雀台高12丈,台上建楼5层,高15丈,计27丈,有15尺高铜雀于楼顶,其南北的金凤台、冰井台皆高8丈,三台以复道楼阁相衔接,台上均有屋室殿宇百余间。邺北城中羯族石虎所修的太武殿,基高2.8丈,东西70余步,南北65步,以金为柱、银为槛、珠作帘、玉作壁。邺南城建筑较北城更豪华富丽,太极殿前正门阊阖门、昭阳殿东西长廊都为后代皇城城楼建筑及离宫别园中的歌台水榭所模仿采用。

猜你喜欢

  • 昭录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中的统兵官。《百夷传》:“昭录领万余人”,相当于万夫长。

  • 亦黑迷失

    元代航海家。又译也黑迷失。畏兀儿人。至元二年(1265),充世祖宿卫。九年(1272),出使八罗孛国,十一年(1274),偕其国人以珍宝奉表至京师。受嘉奖,得金虎符。十二年,再使八罗孛国,与其国师以名

  • 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中俄《喀什噶尔境西北界约》。1884年6月3日(清光绪十年五月初十),清朝划界大臣沙克都林扎布和俄国划界全权大臣、费尔干纳省副省长麦登斯基在新玛尔拉城签订。条约共

  • 输波迦罗

    见“善无畏”(2288页)。

  • 散即思

    ?—1432明代撒里畏兀儿首领。又译散西思。明洪武四年(1371),任曲先卫指挥同知。永乐二十二年(1424),因与安定卫指挥哈三之孙散哥劫杀朝使,遭都指挥李英攻击,逃遁。宣德(1426—1435)初

  • 哈努姆帕夏

    ?—1696蒙古族。察合台后王穆罕默德汗姐妹。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统治南疆后被娶为妻。康熙三十四年(1695),阿帕克和卓死,为夺取继承权,立己子马赫迪,杀雅赫雅和卓。嗣因白山派教徒反对,

  • 阿娇如博如坎

    萨满教神灵之一。鄂伦春语音译, “阿娇如”意为“根”、 “祖先”; “博如坎”为“神”之意,即祖神或祖先神。是对本氏族高祖以上祖先的称呼。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鄂伦春人旧时每家都供奉祖

  • 侨吴集

    书名。元郑元祐撰。12卷。作者字明德,遂昌(今浙江遂昌县)人,流寓平江(治今江苏吴县)凡40年,因以“侨吴”名集。此集乃明弘治九年(1496)张习并元祐《遂昌山人集》、《侨吴集》二集,重加编订而成,内

  • 谭泰

    1594—1651清初将领。满族。舒穆禄氏。世居珲春。库尔喀部长郎柱子,大臣杨古利弟。初封佐领,隶正黄旗满洲。后金天聪八年(1634),与都统图尔格统左右翼军,略明锦州,晋护军参领。随皇太极伐明,克保

  • 石临卫

    见“薛列河卫”(25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