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帕克和卓墓

阿帕克和卓墓

古墓名。一称阿帕克霍加麻札。讹传为“香妃墓”。位于今新疆喀什。清崇德五年(1640)左右建。初称玉素甫霍加麻札。康熙三十四年(1695),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死,埋葬于墓旁,始有是称。麻札原为方形,后经阿古柏扩建,成为长方形。其主体建筑为拱北,底宽约35米,纵深约29米。四角各有一圆形主柱半嵌于墙内。圆柱底部直径3.5米,高26米。柱顶各有一玲珑召唤楼。四柱环抱直径约17米大穹窿。楼顶与穹窿顶俱有一筒形小楼,托着一弯新月,对称地形成和谐布局。整座建筑,从上至下,俱以绿琉璃贴面,间杂蓝色和黄色。上有阿拉伯文、古波斯文和伊斯兰经训。结构紧严,气势巍峨。附属建筑有大礼拜寺、小礼拜寺、二门楼和经文学堂。大寺和左右两厢由19个圆拱组成,全部砖砌,不用木料。廊房由70根木柱支撑,不用砖。风格独特。是维吾尔族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 绰尔

    参见“胡笳”(1579页)。

  • 王沂公行程录

    即“上契丹事”(116页)。

  • 唱哈节

    京族传统节日之一。“唱哈”,京语音译,即“唱歌”之意。流行于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的澫尾、巫头等京族聚居区。各地自定日期,节期三天三夜。多在专门的“哈亭”内举行。节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备酒制菜,宴请宾客。

  • 诃咄

    见“骨咄”(1660页)。

  • 呼岱巴尔氐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号达尔汉伯克。乌什人。乌什郡王品级※霍集斯次子。初隶准噶尔部。乾隆二十年(1755)随父附清。翌年,随布拉呢敦招抚南疆,住库车。二十三年(1758)三月,闻大小和卓布拉呢敦、霍

  • 太平

    ①北燕冯跋年号。409—430年,凡22年。 ②南北朝时期柔然伏古敦可汗豆仑年号。485——492年,凡8年。 ③辽圣宗天辅皇帝耶律隆绪年号。1021——1031年,凡11年。 ④(?——约1425)

  • 格吉三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上格吉得马、中格吉班马、下格吉麦马的总称。玉树25族之三。住牧于杂曲及子曲河上游。东界拉休、囊谦,南界中坝,西北界玉树。有百户3员,百长1员。属民940户。皆帐居畜牧,信奉喇

  • 锁南普

    见“何锁南普”(1087页)。

  • 守岐公牍汇存

    书名。清末张兆栋撰。7卷。此书,记述作者任陕西凤翔知府时,凤翔府城被回民军围困及其作者飞书乞师乞饷,督府大员不予救援的情况。反映了当时斗争形势和兵勇倒戈参加回民义军共同战斗的种种实况。是一部价值颇高的

  • 墨脱

    藏语音译,意为“花朵”。县名。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东南部。雅鲁藏布江纵贯其境。县人民政府驻墨脱村。旧设宗(相当内地县)。约清光绪七年(1881)由西藏地方封建割据势力波密噶朗王建宗并委派宗本(相当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