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訇

阿訇

波斯语音译。又译为“阿衡”、“阿洪”、“阿浑”等。原意为“教师”。在通用于波斯语的穆斯林中,是对伊斯兰教学者或教师的尊称。在中国为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通称。常有教长、宗教首领、掌教之意。一般主持清真寺教务和为海里凡(学员)讲经。其中担任教坊宗教领袖和“经文大学”教师之职者,则分别称作“教长阿訇”和“开学阿訇”。又根据寺院内部的三掌教制,称“伊玛目”(亦译“益绵”),为“掌教阿訇”;“哈梯卜”(“海推布”之异译,即“襄教”或“协教”者),为“二阿訇”;“谟阿律”(或作“穆安津”,即“唱拜者”、“赞礼”或“赞教”者),为“三阿訇”。

猜你喜欢

  • 达摸

    傈僳语音译。即刀卦。旧时云南怒江傈僳族占卜形式之一。卜卦时用刀一把,将一条细麻绳之两头分别系于刀之两端,问卜者双手抓住该麻绳之中段,手尽量不抖动,口中念诵问卜的目的,并历数诸鬼的名字。如果念到某一鬼名

  • ①亦作“番社”。台湾高山族聚落称呼。又是基层社会组织。据《台湾始末偶记》载:“其番有生者、熟者,其聚族而居之所曰社。”《清一统志·台湾府》云:“聚居各社,如内地之村落”。有数十家为一社,也有百十家为一

  • 虎池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属辽太祖※弘义宫。

  • 骆侯

    骆越人首领。参见“骆越”(1782页)。

  • 赖丹

    西汉时西域扜弥国太子。初入质于龟兹。武帝太初四年(前101),贰师将军李广利破大宛归,以西域诸国皆臣属于汉,龟兹接受扜弥人质为非,责龟兹,将其带至长安。昭帝(前87—前74年在位)即位后,受命为校尉将

  • 乌拉齐

    蒙古语音译。意为“站丁”。清代对在蒙古地区驿站服役者的称谓。依清理藩院指令,各盟旗分派阿拉特(意为“平民”)牧户承担某一驿站劳役。不仅无偿承担驿站劳役,还要供给往来官员的食宿。

  • 温吾

    汉代匈奴部落名。见“温犊须”(2283页)。

  • 乌拉卫

    见“兀兰卫”(108页)、“兀刺卫”(109页)。

  • 马牌

    参见“乌拉牌票”(341页)。

  • 乌林答

    即“兀林答”(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