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雷再浩

雷再浩

?—1847

清道光朝湘桂边区瑶民起义首领。湖南新宁县黄卜峒人。瑶族。出身农民家庭,曾参加道光十六年(1836)蓝正樽领导的瑶山八峒起义,失败后,与广西全州庄塘村汉族李世德等在湘桂边界组织“棒棒会”,广泛招纳会众,秘密铸造枪炮,伺机东山再起。二十七年(1847)九月八日,于黄卜峒起义,分军5营,封前、后、中、左、右5营大将,自称总大哥。令李世德回庄塘起兵,共同夹击新宁县城。后因攻城计划被泄,官军加强防范,遂移师转入广西五排瑶山,以此为据点,进行反清斗争,多次击溃来犯官军,杀千总刘春林、外委陈国熊等,附近瑶、苗、汉等族百姓纷纷响应,乘胜夺取白峒、梅塘、石门坪、茶坪、大托等地。后遭湘桂两省官军夜袭,李世德战斗中遇难。他率部移至梅溪口,为打击官军气焰,袭击火把市,击毙守备李廷扬、外委马瑞春等80余人,缴获大量军械。旋回师新宁八峒,重整旗鼓。后因官府利用团练分化瓦解义军首领,在毛安被叛徒出卖遇害。

猜你喜欢

  • 噶锡鼐那木扎尔色卜腾

    ?—1740清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西藏阿里地区贵族,后藏阿里总管※噶锡鼐策丹扎喜子,首席噶伦康济鼐之侄。雍正七年(1729),袭父头等台吉爵。九年(1731),献方物,世宗以其为朝廷出力,办事甚妥,

  • 威正打儿汗台吉

    明代蒙古左翼察哈尔部领主。简称委正。孛儿只斤氏。※打来孙汗子。早年从父东迁,进入大兴安岭以东地区,残破泰宁、福余诸卫,占据泰宁卫故地,故亦被称为泰宁酋长。与海西女真部都督王台结为姻亲。史称其“最习兵”

  • 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元代宣政院所辖地方官署名。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军民事务。下辖宣慰使司都元帅府3,吐蕃等路为其一,置宣慰使4员。下设同知2员、副使1员、经历2

  • 侍正府

    元朝官署名。掌内廷近侍之事。文宗至顺二年(1331)置。设侍正14员,秩正2品,同知、佥府,判侍各二员。领※速古儿赤(掌内府尚供衣服者) 400人,奉御24员(尚冠、尚衣、尚鞶、尚沐、尚饰兼尚辇奉御和

  • 道拉吉打令

    朝鲜语音译,即“桔梗谣”。朝鲜族传统民谣。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描写的是妇女采集桔梗的劳动场景和爱情生活。旋律回肠荡气,极富抒情感。

  • 青保

    清朝大臣。正蓝旗蒙古副都统。雍正九年(1731)二月,受命赴藏办事。六月,与苗寿、杨大立领川兵1500名驻防腾格哩诺尔。十年,升正蓝旗蒙古都统,九月,改镶黄旗满洲都统,仍留藏。十一年,奉旨于色拉寺、大

  • 佟家江

    见“佟佳江”(1095页)。

  • 白鞑番

    土族他称。藏族对土族的称谓。参见“土族”(63页)。

  • 万历广西通志

    书名。广西地方志书。42卷。明苏濬纂修。成书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内容分列本纪、舆图、疆域、山川、藩封、城池、公署、学校、选举、财赋、兵防、名宦、人物、右江土官、左江土官、“蛮夷”种类、艺文、杂

  • 宣慰司都元帅

    官名。元置宣慰使司,掌军民之务,分道总理郡县,有边陲军旅之事者,其所驻衙门则兼称都元帅府,宣慰使亦兼称都元帅。后延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当地豪酋,给予金符,秩从二品,管理所部军民事务,三年一贡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