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雷再浩

雷再浩

?—1847

清道光朝湘桂边区瑶民起义首领。湖南新宁县黄卜峒人。瑶族。出身农民家庭,曾参加道光十六年(1836)蓝正樽领导的瑶山八峒起义,失败后,与广西全州庄塘村汉族李世德等在湘桂边界组织“棒棒会”,广泛招纳会众,秘密铸造枪炮,伺机东山再起。二十七年(1847)九月八日,于黄卜峒起义,分军5营,封前、后、中、左、右5营大将,自称总大哥。令李世德回庄塘起兵,共同夹击新宁县城。后因攻城计划被泄,官军加强防范,遂移师转入广西五排瑶山,以此为据点,进行反清斗争,多次击溃来犯官军,杀千总刘春林、外委陈国熊等,附近瑶、苗、汉等族百姓纷纷响应,乘胜夺取白峒、梅塘、石门坪、茶坪、大托等地。后遭湘桂两省官军夜袭,李世德战斗中遇难。他率部移至梅溪口,为打击官军气焰,袭击火把市,击毙守备李廷扬、外委马瑞春等80余人,缴获大量军械。旋回师新宁八峒,重整旗鼓。后因官府利用团练分化瓦解义军首领,在毛安被叛徒出卖遇害。

猜你喜欢

  • 青石山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岷州卫,地在今甘肃岷县境。成化二年(1466),族人春班等入朝贡马及方物,赐以彩缎表里等物。自此,其族政教首领累遣人或自行入朝,贡马及方物,与明廷往来甚密。十二年(1476),派族人

  • 色布腾扎勒

    ?—1731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噶尔丹异母兄※卓特巴巴图尔子。康熙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败亡后,青海诸部内附,以年幼,未至。四十二年(1703),受命进京朝觐,封多罗贝勒。五十四

  • 金义宗

    见“完颜守绪”(1153页)。

  • 糺而毕部

    辽代部族名。又作纪而毕部。辽代末年,女真攻辽,※耶律大石于保大四年(1124)自立为王,率众西走,在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召集该部等18部王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18部响应,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领

  • 阿不都·拉提甫

    约1604—约1630※叶尔羌汗国第六代汗。※阿黑麻汗之少子。约1618—约1630年在位。父被叛乱※异密杀害后,以年幼,由※黑山派※和卓沙迪和异密们拥立为汗。在位期间,黑山派和卓势力开始干预政治,汗

  • 护法明公德运碑赞摩崖

    宋代云南大理国碑刻。全称《大理国护法明公德运碑赞》,亦称《威楚德运碑赞摩崖》、《高量成碑》、《德运碑》等。在今云南楚雄市区西20余公里薇溪山石崖上。碑文作者姓名剥蚀无考,自称是“大宋国建武军进士”奉命

  • 隆奔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以其地有隆奔泉(意为“十万龙泉水”),故名。属西宁卫。洪武十三年(1380)归附明廷,散居塞内外,居塞内者主要分布在今青海湟中县境,有城廓庐室;居塞外者,即今青海日月山以西之共和县境,

  • 韦州监军司

    参见“静塞军司”(2419页)。

  • 内大相

    见“曩论掣逋”(2589页)。

  • 李鈵

    ?—1703清朝大臣。朝鲜族。李氏。汉军正黄旗人。陕西提督李思忠孙,兵部尚书李荫祖子。事康熙帝,自佐领授兵部员外郎。康熙十三年(1674),以参将从征吴三桂,迁御史。二十七年(1688),授湖北按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