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香日德寺

香日德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班禅香日德寺”、“班禅行辕”。在青海都兰县香日德镇近郊。清代前期,香日德地区之香加蒙古族,为班禅属民,该地为班禅商上堪布住牧地。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初建。分2处:一处为宗教活动处,藏语称“德钦颇章”;另一处为专门接待过往宗教上层之食宿站,藏语称“德钦拉让”。设有堪布、管家等僧职。20世纪初,“德钦拉让”被洪水冲毁后,九世班禅却吉尼玛派堪钦于原址附近另建大经堂、僧舍及斋房,原“德钦颇章”亦加以维修,易名“班禅驻西宁办事处香日德站”。历为西藏政教首领往来内地之主要驻锡地。1913年,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由内地返藏,曾居此。1937年九世班禅却吉尼玛圆寂于玉树后,遗体“替身”一度移此供奉。十世班禅亦数次至此。此寺组织分为两个系统,宗教组织,设堪布,代表班禅总理全寺,下设僧官、引经师和管家等僧职,分管宗教事务、诵经和寺内财产;行政组织,设科长、干事数人,均由班禅驻西宁办事处指派。

猜你喜欢

  • 站赤

    蒙古国和元代驿传的名称。用以称司驿的站户、站官及驿站。太祖成吉思汗时始置,太宗窝阔台时有所完善,由诸千户出站户、马夫,负责供来往使臣食宿和交通工具。共设37站,并设置从和林至察合台封地、拔都封地的驿道

  • 色里克

    维吾尔语音译,意为“摊派”。清代新疆陋规之一。旧制:各地驻扎大臣衙门服食日用所需,皆由阿奇木伯克供应,而阿奇木伯克及其随从除每月按定额向所属人民收取“克列克里克”(意谓“需用”)钱之外,又恣意苛敛,从

  • 丰时

    唐代六诏之一浪穹诏王。乌蛮。为见于史载的该诏第一世王。统辖今云南洱源县一带。卒,子时罗铎立。一说即《张曲江文集》卷13《敕蛮首领铎罗望书》中所云铎罗望祖父郍旁时,亦即《通鉴》卷204《唐纪》所载傍时昔

  • 伊穆河卫

    见“野木河卫”(2045页)。

  • 巴尔鲁克鄂拉

    准噶尔山名。意谓树木丛密。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裕民县东南。原为土尔扈特部驻牧地。明崇祯(1628—1644)初年,土尔扈特部西迁后,为辉特部所据。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后,归入

  • 折华

    唐代党项首领。约生于隋唐之际。折氏为云中(今山西大同)大族。唐武德年间(618—626),由代北(指今山西恒山及河北小五台山以北地区)迁入河西府谷(今陕西府谷),为河西折氏始祖。其后世历仕麟(今陕西神

  • 漠海

    见“茂海”(1331页)。

  • 曲先塔林都元帅府

    元代设于西域之军事机构。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置于曲先(今新疆库车县境)。“塔林”,“塔里木”音转。辖境为今库车及塔里木河流域一带。其建立与元军退出斡端(和田)驻守畏兀儿地区有关。阿鲁忽子术伯部下

  • 尉眷

    ? —463北魏大臣。代郡人。鲜卑尉氏(尉迟氏)。辽西公尉诺子。明元帝时,执事左右,为大官令。太武帝即位,与散骑常侍刘库仁等8人分典4部,绾奏机要,赐爵山桑侯,加陈兵将军。改安北将军,出镇北境。从征柔

  • 赤里察河卫

    见“亦里察卫”(8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