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哈木

马哈木

?—1416

明代初期瓦剌族首领。15世纪初,与太平、把秃孛罗分领瓦剌诸部,屡与东蒙古鬼力赤、阿鲁台等作战,争取对整个蒙古的统治权。永乐六年(1408),遣使至明廷贡马,并“请印信封爵”。次年,受明封为金紫光禄大夫顺宁王。同年,率军袭破蒙古可汗本雅失里及阿鲁台太师,占领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一带。十年(1412),杀本雅失里,立答里巴为汗。遣使至明廷,表示愿“献故元传国玺”,要求明廷派兵清除阿鲁台,遣还脱脱不花王子,并厚赐本部。十一年冬,拥兵3万东渡饮马河(胪胸河,今克鲁伦河),并派其将奥鲁渡河至漠南哈剌莽来(即广武镇,今内蒙古二连浩特北),扬言进攻阿鲁台。翌年,以“骄横不贡”,遭明成祖亲征。六月,兵败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之地,遁走土拉河。十三年(1415),遣使向明廷贡马结好。次年,为阿鲁台所败,旋卒。一说马哈木即蒙文史籍中的巴图拉,出身于札哈明安绰罗斯家族。建文元年(1399),其父浩海太尉为额勒伯克汗误杀后,被封为丞相,统辖瓦剌诸部,尚萨穆尔公主。永乐十三年(1415),为乌格齐哈什哈所杀。或谓洪熙元年(1425),被阿岱可汗击灭。有的学者还认为他即是兀良合惕部者勒蔑六世孙巴噶穆(博汗)。

猜你喜欢

  • 吉里雅木

    维吾尔语音译,即“地毯”。新疆维吾尔民间重要手工艺制品。以羊毛和棉线织成。分毛毯、丝毯、金银线编织加栽绒丝毯3种。尤以和田所产最著名。有千余年历史。工艺精细、色彩艳丽、花样新颖,富有民族特色。深为中外

  • 忽必来

    ①(?—约1211)蒙古国大将。又译虎必来。八鲁剌氏。雄勇善战。享“那颜”(官人)称号。早年与弟忽都思投附铁木真(成吉思汗),随从统一蒙古各部。宋淳熙十六年(1189),拥戴铁木真为蒙古部汗,充“云都

  • 琼博拉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城关西南36公里处,海拔1380米。分布于乌孙山北麓琼博拉沟口东侧山前坡地。有墓150余座,分3片。琼博拉沟口东侧有100余座,中有大墓一座,封堆高2米,直径20米

  • 乌思藏十三万户

    元代乌思藏属下13处军政建制,以僧俗首领为万户长进行管理,简称十三万户。世祖中统元年(1260),封土蕃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赐予乌思、藏(即前、后藏)为其封地;又封其弟恰那多吉为白兰王,

  • 日月山

    山名。①在今青海省东部。藏文称“达尼朵”,唐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太宗养女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王)松赞干布联姻,公主行经其地驻跸。当地民间神话传说:公主掷铜镜化为日月山,泪流成河,西注入青海湖,故

  • 献冰日

    青海互助等地土族民间节日。每年夏历十二月初八举行。届时人们呜鸣即起,到河边背取冰块置于庭院屋檐下、房内柜上、大门口、田边地头、粪堆等处。男女老少皆食用冰水做的豆面油搅团(散饭)。并将第一碗搅团献于堂屋

  • 旧土尔扈特部北路左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子阿克萨哈勒随汗归清,封一等台吉。四十年(1775),授札萨克,建旗。驻牧霍博克萨里(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设4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北

  • 努尔哈赤

    1559—1626即清太祖。满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家,建州女真首领,后金国创始者。又作弩尔哈奇、努尔哈齐(满语,意为“野猪皮”)。爱新觉罗氏。号淑勒贝勒(满语,意为“聪睿王”)。明初建州左卫大

  • 西夏须知

    书名。1卷。宋刘温润撰,已佚。本书为内殿承制,鄜延都监刘温润守延州时编录西夏境内杂事,凡15条目。清代已非全帙。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郑樵《通志·艺文略》、

  • 屋曲

    云南碧江怒族虎氏族第十四世祖。原居兰坪弥洛底。相传三四百年前,因追赶黄蜂氏族,来到碧江第九村,见此地土地肥沃,遂定居。原居该地的蜂氏族已有40余代,虎氏族来后,两族和睦相处。后勒墨人(白族一支)进入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