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明心

马明心

1719—1781

中国伊斯兰教哲赫林耶派创始人。亦作马明清或马明新,字复生,名真卫。经名伊卜拉欣,道号“维尕耶·屯拉海”(意为“维护主道的人”)。回族。祖籍甘肃阶州(今武都县),后迁金县(今榆中县)马坡三伏庄。以务农为业。康熙(1662—1722)初年,其父求学迁河州(今临夏县),择居大西关,遂家焉。幼孤,为叔父所抚养。六岁随叔父在西关清真寺攻读伊斯兰教经典及阿拉伯文,刻苦努力,成绩优良。雍正六年(1728),随叔父赴麦加朝觐,途经也门,与叔父失散。被当地沙孜林耶道堂收为门徒,习经修道,并由教长资助朝觐“天房”。乾隆九年(1744),经中亚布哈拉、新疆等地区返回青海循化。时年26岁。积极传布沙孜林耶主张,并吸收一些苏非派的教义,创立哲赫林耶派。主张:在吟主赞圣时要高声朗诵赞词,故被称为“高念派”或“高赞派”,简化宗教仪式,改“主麻”(聚礼)日的16拜为10拜;强调“海的耶”(即“布施”之意)要用于周济穷人,阿訇不能独受私用;教权传递应传贤不传子。得到广大下层回民拥护,被老教(“阁的木”)斥为“异端”,故被称为“新教”。发展迅速,从青海循化,直到甘肃河州(今临夏)、定西、榆中等地,都有其广泛影响。后被循化花寺首领马国宝,以“邪教”告发,被迫迁居河州、榆中等地,继定居定西县官川马家堡。后甘肃、宁夏、青海及云南、山东、河北等地穆斯林纷纷前来学经论道,该地遂成为哲赫林耶派传教基地,故该派又称“官川门宦”。教众又尊称其为“官川阿齐孜”(尊贵之意)、“官川太爷”、“官川老人家”等。乾隆四十六年(1781),因其门生苏四十三揭起反清义旗,遂被捕,拒诱降,于兰州被害。后人将其言论整理编成《马明心遗言录》传世。并尊其为“束海达依”(意为“为主道牺牲的人”)。

猜你喜欢

  • 完颜讷申

    即“完颜奴申”(1151页)。

  • 布图克森

    ?—1767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绰罗斯氏。鄂木布岱青和硕齐玄孙,达克巴次子(一作孙)。乾隆十九年(1754),从阿睦尔撒纳、讷默库附清,授札萨克固山贝子,驻牧喀尔喀。二十年,从西路军征准噶尔部达

  • 胡八里

    见“裴罗将军城”(2448页)。

  • 曼济

    见“满济”(2387页)。

  • 都老制

    壮族传统社会组织。“都老”亦称“布老”、“布求”。壮语音译,意为“寨老”、“乡老”。在多数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无定额,每个村寨少者1人,多者3—5人。广西上思县三科村等地,都老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平时与

  • 伊犁庙

    见“安远庙”(908页)。

  • 懿德皇后

    见“萧观音”(1994页)。

  • 陶猥思没里

    见“土河”(63页)。

  • 镇燕军司

    西夏监军司名。全称黑水镇燕监军司。夏景宗李元昊建国时建,为西夏初期12监军司之一。驻地黑水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备契丹、鞑靼和回鹘。一说驻地在兀喇海城(今甘肃山丹县境)或肃州(今甘肃

  • 郁羽陵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见该书“显祖纪”和“勿吉传”,而他载稍异,该书“契丹传”与《辽史·营卫志》皆记为“羽陵”,《文献通考》作“羽林”。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