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湖土知府
明代四川彝族土官名。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元迁唐、宋以来彝族先民集结之马湖部(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小凉山)置马湖路,命其豪酋为总管。明洪武四年(1371),总管安济归附,改授世袭马湖土知府(治今四川屏山县)。后由子安仁、侄珉德等袭任。辖泥溪、平夷、蛮夷、沐川四长官司。三年一贡。安鳌任土知府时,残忍暴虐,对辖区内土民计口赋钱,岁入银万计。奸淫土民妇女。利用妖僧枉杀无辜。弘治八年(1495),明廷追究安鳌罪恶,核实后诛之。九年,改马湖府为流官知府。授其子安宇为马湖府土巡检世职。
明代四川彝族土官名。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元迁唐、宋以来彝族先民集结之马湖部(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小凉山)置马湖路,命其豪酋为总管。明洪武四年(1371),总管安济归附,改授世袭马湖土知府(治今四川屏山县)。后由子安仁、侄珉德等袭任。辖泥溪、平夷、蛮夷、沐川四长官司。三年一贡。安鳌任土知府时,残忍暴虐,对辖区内土民计口赋钱,岁入银万计。奸淫土民妇女。利用妖僧枉杀无辜。弘治八年(1495),明廷追究安鳌罪恶,核实后诛之。九年,改马湖府为流官知府。授其子安宇为马湖府土巡检世职。
拉祜语音译,意为“最富有者”。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糯福区一带拉祜族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分化出来的一个社会阶层。不仅占有较多的田地、牛马及其它生产资料,还经常雇长、短工和放高利贷,基本不参加农业劳动,主要靠
官名。始于元代,为土知府帐下小土官。明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四川省马湖土府、龙州,云南省寻甸军民府,以当地头目充任此官,协助土知府作诸杂事。
?—1752清代西藏地方高僧。藏族。原为哲蚌寺俄巴扎仓上师,乾隆九年(1744,一说十年),七世达赖格桑嘉措令其任六世班禅罗桑贝丹意希经师,于益噶曲增宫中为六世班禅授沙弥戒,并取名。自此,每日向班禅传
蒙古部名。又作毛明安。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合撒儿)十四世孙锡喇奇塔特号土谢图汗,有子三,游牧于呼伦贝尔,均号阿噜蒙古。其孙车根始称所部为茂明安。后金天聪七年(1633),率众千户归附后金,康熙三年
唐初分布于漠北地区诸铁勒部落之称呼。十五部分别为:薛延陀、契㶸、回纥、都播、骨利干、多览葛、仆骨、拔野古、同罗、浑部、思结、斛薛(又作斛萨)、奚结、阿跌、白霫等。诸部初隶西突厥处罗可汗,
见“阿里万户”(1223页)。
元朝官署名。为※太禧宗禋院所属四总管府之一。武宗至大元年(1308),立大承华普庆寺都总管府。次年,改延禧监、崇祥监。四年,升崇祥院。泰定四年(1327),复改为大承华普庆寺总管府。文宗天历元年(13
撒拉语音译,亦作库木散,意为“一个根子”、“一姓人”、“远亲”、“外家”,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远亲组织。也是相当于宗族组织的撒拉族基层社会组织。流行于青海、甘肃等地。一般由3—5个※阿格乃(以父系血缘
氏族名。近代鄂温克族住地辉素木一带牧区仍残存的氏族之一。居今鄂温克自治旗、陈巴尔虎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布特哈旗、讷河等县的鄂温克人,17世纪初已由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并在八旗封建
1170—1223蒙古国开国功臣、大将。又译木合里、模合里、木诃里、摩和赉。札剌儿氏。生于斡难河(今鄂嫩河)东。孔温窟哇第三子。幼由父送给铁木真(成吉思汗)为奴,故世代为孛儿只斤氏臣仆。沉毅多智、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