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骆越

骆越

先秦两汉时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雒越、雒民、瓯骆、越骆、路人等。译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一说译自古壮语,有“鸟人”、 “羽人”或“峒人”之意,因图腾崇拜、冠饰或居住特点而得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解》:南方“路人大竹”。清人朱石《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当是骆越。《史记·南越尉佗列传》、《汉书·南粤王传》、《汉书·西南夷两粤列传》皆谓:“瓯骆”或“骆越”在南海郡(今广东)之西,当在今广西一带。《汉书·贾捐之传》谓:元鼎六年(前111),珠崖(今海南)“骆越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水经注》谓今广西郁江为“骆越水”,因骆越人居住而得名。《水经注》引《交州外域记》称:交趾(今越南北部及广西南部部分地区)有“雒田”、“雒民”、“雒王”、“雒侯”、“雒将”。故知其主要分布在今两广、海南、越南北部及贵州南部一带。以“鼻饮”、“断发”、“披发”、“椎髻”、“文身”、崇拜鸟、龙图腾为特征。东汉以后逐步演变为乌浒(乌武)、俚、僚人。学者认为,与今壮侗语族各民族有密切关系,一说当包括越南的京人在内。

猜你喜欢

  • 合卜合纳思

    即“撼合纳”(2550页)。

  • 温托珲河所

    见“兀讨温河千户所”(112页)。

  • 图理琛使团

    清朝第一次派往土尔扈特蒙古的使团。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朝政府为联络土尔扈特部共同反对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派遣内阁侍读学士殷扎纳、图理琛、理藩院郎中纳颜、新满洲噶扎尔图、米邱等30人前往额济勒

  • 沙全

    元初将领。初名抄儿赤。哈剌鲁氏。随父沙的居河南柳泉(今宜阳县西)。五岁为宋军所俘,年18,留刘整部下。中统二年(1261),随刘整归降蒙古,为管军百户。至元三年(1266),从破宋将夏贵于云顶山。五年

  • 西部吐谷浑

    唐初吐谷浑之一部。唐贞观九年(635),唐廷遣李靖等率军击败吐谷浑,西路军进逼且末一带(塔里木盆地东南),吐谷浑王※伏允及其次子退走于阗,转迁鄯善,以鄯善为中心,成为西部吐谷浑,后附于吐蕃。参见“吐谷

  • 开明

    ①唐初郑国皇帝王世充年号。619—621年,凡3年。 ②一作明开,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正淳年号。1097—1102,凡6年。

  • 袭殓

    朝鲜族丧礼之一。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给死者净身,换寿装谓之“袭”。入棺事宜,谓之“殓”。袭的具体做法是:病人死后,脱去当时所穿衣服,用泡紫檀香水,按头、手、上下身顺序擦洗全身。梳好头发,将落发存于标有“

  • 小菜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漠、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粮,

  • 验方集

    书名。藏文名《公明满吉勒》,蒙古医药学著作。18世纪末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贝子庙二世活佛阿旺罗布增丹必扎拉用藏文写成。有木刻版本。内容主要为验方选载。

  • 使马鄂伦春

    见“使马部”(14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