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黑水靺鞨

黑水靺鞨

唐代东北部族名。以靺鞨※黑水部为核心发展形成。下分16部,已知有黑水、思慕、郡利、窟说、莫曳皆、拂涅、虞娄、越喜、铁利、兀儿、胡独鹿等11部,余无考。《新唐书》称其地“南距渤海,北、东际于海,西抵室韦”,即东至今日本海(包括库页岛),西以今嫩江和前苏联结雅河附近与室韦相邻,北至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南有嫩江注入松花江以北地并在依兰县附近折而东北越乌里江至海一线地。已知诸部分布:黑水部在松花江注入黑龙江下至奇集湖一带的黑龙江南北两岸;思慕部在“黑水西北”,处前苏联布列亚河与阿姆贡河上游之间;郡利部位于黑龙江下游入海口处;窟说部居库页岛北段;莫曳皆部在库页岛东南部;拂涅部居牡丹江下游以东至兴凯湖一带;虞娄部约在兴凯湖以东至日本海滨;越喜部位于乌苏里江以东的比金河流域;铁利部在依兰附近;兀儿部与胡独鹿部所在无考。唐开元十年(722),其首领倪属利稽朝唐,被任命为勃利(即伯力,前苏称哈巴罗夫斯克)州刺史。十三年(725),应安东都护薛泰奏请,于其地置黑水军。次年,于其最大部落置黑水州都督府,命其首领为都督;诸小部首领为刺史;唐派“长史”至其地监领之。渤海兴起后,铁利、越喜、拂涅、虞娄4部不久被兼并,至渤海鼎盛时,其南部另一些部落也役属于渤海。发展落后于粟末靺鞨。以狩猎为生。由于《新唐书》无《靺鞨传》,将其内容写在《黑水靺鞨传》内,致使元朝以后,不少史家误以黑水靺鞨代称靺鞨。唐末,契丹族崛兴,在阿保机亡渤海国前后,其部转附契丹,契丹人称之为女真,女真之名遂代以为族称著于世。

猜你喜欢

  • 普贤奴

    见“耶律隆庆”(1320页)。

  • 沙啰巴

    1259—1314元代吐蕃高僧。一名观照。积宁(约在今青海省阿尼玛卿山地区)人。为当地世家,兄弟四人行四。自幼从帝师八思巴剃度出家,曾从高僧剌温卜、著粟赤修习密乘佛法,尽得其要。善吐蕃文字,于八思巴为

  • 李怀仙

    ?—768唐朝大臣。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胡人。智敏善骑射。世隶契丹,守营州。后附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后,降唐,任幽州、卢龙节度使,迁检校兵部尚书;在辖区内治城邑,聚甲兵,征赋税,拥兵自重。大历

  • 元德通宝

    西夏汉文钱币名。铸于夏崇宗元德年间(1119—1126)。铜质,传世品形制规格不一。有“元宝”与“重宝”钱。

  • 更兴

    北魏汝南王元悦年号。530年,凡1年。一说530—532年,凡3年。

  • 忙汉

    ?—1311元朝将领。克烈土别干氏。都元帅※安扎儿长子。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任管军千户。二十四年,从汗征叛王乃颜。二十六年,征叛王海都。二十七年,迁蒙古侍卫亲军千户。成宗元贞元年(1295),

  • 中俄伊犁条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里瓦几亚条约》、《利洼府条约》。1871年(清同治十年)六、七月间,俄国乘阿古柏之乱,出兵强占伊犁。1877年(光绪三年),阿古柏之乱平。次年派钦差大臣崇厚出使

  • 那颜

    蒙古语音译,意为“官人”。又译诺延。《元史语解》卷24:“诺延,官长之称”。是在阶级分化基础上从氏族部落中分离出来的游牧贵族。据《元朝秘史》,成吉思汗十二世祖时(约9世纪后半叶),蒙古已有此称。蒙古诸

  • 荣宗

    清四川瓦寺土司。藏族。桑朗容忠子。以母麦氏训育有方,乾隆四十四年(1779)奉命进京,得二品顶戴。五十五年(1790),奉旨改桑朗为索诺木,赐花翎,遣土官领兵200人随清军进讨,事定获优赏。秀山事件派

  • 炉霍屯

    地名。原名霍耳章谷。为霍耳章谷安抚司地。踞大雪山之西,中跨鲜水。北界色达,东连道孚,南临瞻对,西接甘孜。为川藏出入要津。有章谷、孔撒、麻书、朱倭、白利五族,史称霍耳五家(其远祖为蒙古,藏文史籍称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