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文以明道

文以明道

文学主张。文,是指作品的辞采、形式;道,指作品的思想、主张,特指儒家的思想、主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品的形式要服从于作品的内容,要为阐明作品的思想、主张服务。这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主张。早在唐初,王通《中说·天地》就说:“子曰:学者博诵云乎哉,必也贯乎道;文者苟作云乎哉,必也济乎义。”开始提出文以“贯道”“济义”的观念。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李华萧颖士等在文、道关系方面也有所论述,柳冕《答徐州张尚书论文武书》更提出“文而知道”的主张。韩愈进而提出“修其辞以明其道”(《争臣论》),“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送陈秀才彤序》)。至柳宗元,更明确提出“文者以明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猜你喜欢

  •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介绍】: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诗句。二句写军令森严,万幕无声,只见一轮明月高悬中天,一派肃杀之气。

  • 杨慕巢

    【介绍】:见杨汝士。

  • 三月晦日送客

    【介绍】:崔橹作,一作雍裕之诗。阴历每月末一日称晦日,古人于是日有到野外郊游宴饮的习俗。这首五言绝句,写野外聚会宴饮兼送客,因时在三月末,又把送客与送春联系起来。短小精悍,情致浓郁。

  • 海曙霞浮日,江遥水合天

    【介绍】:喻坦之《发浙江》诗句。浙江,钱塘江在杭州以下称浙江,此处为江海相连之处。诗写此处所见之壮美之景:红日出于碧海云霞之上,溯流远望大江遥接长天。水天一色,景象壮观。

  • 普门

    佛教谓普摄一切众生的广大圆融的法门。见《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亦代指《法华经》。晁采《子夜歌》之十二:“金盆盥素手,焚香诵普门。”

  • 齐侯紫衣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王好衣紫,齐人皆好也。齐国五素不得一紫,齐王患紫贵。傅说王曰:‘……今王欲民无衣紫者,王请自解紫衣而朝,群臣有紫衣进者,曰:“益远!寡人恶臭。”是日也,郎中莫衣紫;是月也,

  • 李章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其诗选入《玉台后集》,当为天宝以前人。《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盛唐诗纪》卷一〇七。

  •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

    【介绍】:崔峒《题崇福寺禅院》诗句。二句从空间、时间两个角度描写寺中僧人远离尘世的清静心境和参禅悟道的日常生活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佛理的领悟。

  • 贞曜先生墓志铭

    唐韩愈作。宪宗元和九年(814)作于长安,时愈为比部郎中。贞曜先生谓孟郊,贞曜为郊友朋所议私谥。志文先写孟郊之死、己之哭及友朋之哭,不同于一般志文先叙里居、名讳等,见出愈与郊情谊之深。郊一生官微职卑,

  • 支离

    ①分散;分裂。骆宾王《送宋五之问得凉字》:“愿言游泗水,支离去二漳。”元稹《蛮子朝》:“部落支离君长贱,比诸夷狄为幽冗。”②流浪,流离。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支离西北风尘际,飘泊东南天地间。”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