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东汉九江太守宋均初到任时,郡多虎暴,为百姓之患。宋均于是清除郡内贪暴官吏,引进忠善之士,实施仁政,虎渡江离开九江郡,百姓得以安宁。事见《后汉书·宋均传》。后因以“去猛虎”用作称美官吏施行仁政的典故
【介绍】:高适作。约为天宝十一载(752)秋写于长安。这首送人赴安西戍边的五律,表现了浓郁的离愁别绪和作者对友人立功异域的热切鼓励。诗纵横开阖,波澜起伏。其中金鞭铁骢雄健韵味的形象运用,及燕支、太白广
《艺文类聚》卷九〇引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言一鸾鸟被捉,三年不鸣,于镜中自顾其影,哀鸣而死。后遂以“孤鸾”喻无偶或丧偶妇女。鲍溶《旧镜》:“侍儿不遣照,恐学孤鸾死。”
本作“包匦”,出《书·禹贡》:“包匦菁茅。”本指包缠而置入匣内。后引申指贡品。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禹贡输苞匦,周官赋秉秅。”
指中唐诗人贾岛诗的风格体式。清许印芳《诗法萃编》卷六论贾岛云:“生李杜之后,避千门万户之广衢,走羊肠鸟道之仄径,志在独开生面,遂成僻涩一体。”贾岛境遇寒寂而好苦吟,无大家气象,由清奇而陷于僻涩。
①指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相传茅氏兄弟三人同隐于句曲山,后得道升仙,太上老君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篆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茅君。权德舆《卧病喜惠上人李炼师茅处士见访因以赠》:“复有沉冥士,远系三茅君
【介绍】:耿湋《酬畅当》诗句。二句借描写秋天月夜空寂凄冷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句写景非常真切,尤其是出句,令人击节叹赏。
【介绍】:白居易作于贞元十五年(799),时奉母居洛阳。自朱泚、李希烈叛乱及关中大饥,诗人离家乡避乱江南,从此兄弟离散,天各一方。此时望月思亲,并表达了共同的思乡之情。前六句回忆河南兵乱和关内饥荒双重
【介绍】:高适作。一作《答侯大少府》。写于天宝十一载(752)春北使清夷军归途。这一酬答留别之作,先自述了长期隐居、老而入仕的坎坷身世及北使送兵的经过,流露了仕途失意和对士卒不幸的同情;次写南归途中与
传说中汉时的隐逸之士。李白《白毫子歌》:“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夜卧松下云,朝餐石中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