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

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春秋》及其三传均为儒家经典组成部分。《春秋》,相传为孔子所修订或著作,为春秋时编年体史书,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凡二百四十二年。但其文字简短,措词隐晦。《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旧题左丘明(春秋时人)撰。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依据各国史料编成。《左传》用事实解释《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所记的内容时间比《春秋》多出十三年。《左传》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记事详明,文字优美,为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的名著之一。《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旧题公羊高(战国时人)撰,实际上起初只有口说流传,至汉景帝时才由公羊寿和胡毋生“著于竹帛”。是用义理解释《春秋》的编年体史书。其起迄年代与《春秋》同。《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强调《春秋》“大义”,记载史实较略,历代今文经学家常用其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穀梁传》亦称《春秋穀梁传》或《穀梁春秋》。旧题榖梁赤(战国时人)撰,实际上起初亦只有口说流传,至西汉时才写成定本。是用义理解释《春秋》的编年体史书。其起迄年代亦与《春秋》同。是研究秦汉间和汉初儒家思想比较重要的资料。

猜你喜欢

  • 黄埔条约

    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中国近代史上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日)法国特使拉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国兵舰“阿吉默特”号上签订。共三十

  • 勇营制度

    清代兵制之一,即将帅自招的募兵制度。乾隆以后,清朝“经制兵”八旗、绿营暮气日深,国家有事即招募乡勇,组成勇营,其兵士称“勇”。咸丰以前,勇营均属临时招募性质,以补用兵时绿营兵力之不足。兵事一过,即行遣

  • 林桂芳、赵良钤起义

    元初广东农民起义。首领林桂芳、赵良钤,广东新会人。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三月,林桂芳、赵良钤在新会聚众起义,建国罗平,年号延康,拥众万余。后被同知广东宣慰司事王守信等镇压,林桂芳等被俘牺牲,起义

  • 汉鄂战役

    宋元间一次重要战役。元军攻占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南宋命张世杰率兵固守郢州(今湖北钟祥),封锁汉水。同时增修加固鄂州(今湖北武昌)一带城垣工事,控扼长江咽喉。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元军出襄阳,绕

  • 保国会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由康有为等人发起,1898年4月(光绪二十四年)成立于北京。该会宗旨是救亡图存, “保国、保种、保教”,订立章程三十条,主要内容是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

  • 中法和议草约

    见“中法停战条件”。

  • 吴淞之战

    鸦片战争中一次重要战役。吴淞位于黄浦江、长江汇流入海处,扼江海咽喉,筑有东西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驻守西炮台,参将崔吉瑞等驻守东炮台。1842年6月16日(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日)英军进攻吴淞。两江总督

  • 门阀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维护门阀地主特权利益的制度。“门阀”或“阀阅”系指地主阶级的上层。凡累世显贵之家即称为门阀世族地主,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享有特权。门阀地主由汉末豪族大姓发展演变而成。曹丕称帝后

  • 御园内六班直

    西夏宿卫军之一。元昊称帝建国后,拣选豪族子弟壮勇善骑射者五千人,人月给米二石以为给养。由皇帝亲自掌握,分三班宿卫,名为“御园内六班直”。为皇室侍卫军,并有笼络与控制各部豪族的质子军之性质。

  • 完璧归赵

    战国晚期,赵国蔺相如出使秦国的故事。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楚国和氏璧。秦昭王听说,派人致赵王信,愿以十五城交换玉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怕给了璧、得不到城。宦者缪贤乃向赵王推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