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汉与匈奴的战争

汉与匈奴的战争

匈奴族是散居大漠南北的少数民族。秦末汉初,中原政权无暇北顾,匈奴吞并其周围少数民族, 日益强盛起来。昌顿单于时拥有骑兵三十万,经常侵扰汉朝边郡。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匈奴兵围晋阳 (今山西太原),汉高祖刘邦亲率三十余万大军迎击,被围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达七天七夜,后用陈平计方得脱险。汉被迫采用和亲政策,以缓和匈奴侵扰。随着国家政权的巩固及经济力量的发展,汉武帝改变和亲政策,采取军事进攻方针。元朔二年 (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侵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渔阳 (今北京密云西南)。汉遣卫青率师出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北抵高阙(一说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迂回陇西(今甘肃临洮南),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王,收复河南地,设立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五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解除了匈奴对长安(今陕西西安)的直接威胁。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三月,霍去病带兵万余人,出陇西,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东南、永昌西),西进匈奴境内千余里,缴获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夏天,霍去病将数万骑出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 , 越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部),南下祁连山,俘获匈奴三万余人。匈奴损失惨重, 内部分裂,昆(浑)邪王率四万人归汉。汉分徙其众于西北边塞之外,因其故俗分为五属国,在昆(浑)邪王、休屠王故地设立河西四郡,割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打开了汉朝通西域的道路。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率十万骑兵和随军私从者十四万骑,分别从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出发,深入漠北,穷追匈奴。卫青带兵出塞千余里,围攻匈奴伊樨斜单于军,单于突围而逃,汉军直追至��颜山(约在今蒙古杭爱山南)而还。霍去病军出塞二千余里,与匈奴左贤王接战获胜,封狼居胥山而归。自此后。匈奴远遁西北。汉昭帝和宣帝时期,汉匈双方继续处于敌对状态, 时有军事行动。匈奴在汉的不断打击下,加以天灾人祸,一蹶不振, 内部发生分裂,出现五单于争立局面。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至五原塞(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向汉称臣,送子入侍。甘露三年,亲到长安朝见。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遣王昭君出塞,和亲匈奴。结束了汉朝与匈奴之间长达一百七十余年的战争。

猜你喜欢

  • 夹谷之会

    春秋末年齐、鲁二国在夹谷(今山东莱芜)举行的盟会。公元前500年,齐、鲁二国为结束前段时间的不友好状态,约定在齐地夹谷举行盟会。孔子时为鲁国的大司寇,被指派担任鲁定公的相仪随同前往。会上,齐景公使莱人

  • 福建独立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早有革命党人从事活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福州成立同盟会支部,郑祖荫任支部长,林斯琛为总干事,积极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聚集革命力量。黄花岗起义,福建革命党人参加者甚多,之后又按

  • 庆历党争

    宋仁宗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朋党之争。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具有革新思想的范仲淹等曾因上书言时政之弊,忤宰相吕夷简,被指为朋党,遭到贬黜,朝论大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朋党之议暂息,范仲淹出任

  • 明修长城

    为了防御蒙古贵族统治者的袭扰,自洪武(公元1368年—1398年)至永乐(公元1403年—1424年)时期,在东自辽东,西抵嘉峪关的沿边地带,先后设置了九个要镇,称为“九边”。又在沿边各镇修缮长城,称

  • 万木草堂

    康有为为宣传变法聚徒讲学之所。1891年(光绪十七年)创设于广州长兴里,次年迁至卫边街,后再迁府学宫并定名为万木草堂。康自任总教授、总监督,著《长兴学记》为学规,选高才生任学长,助康编书。以康著《新学

  • 吴(孙吴)

    三国之一。东汉末年,孙策率兵渡江进取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俗称此段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占有江东六郡之地。孙策死后,弟孙权继为首领,不断向南扩展势力,占据了今广东、福建和湖南大部分

  • 汉平闽越

    战国时,楚灭越,越人分散,其进入今福建境内的一支,与原七闽土著相结合,形成闽越。秦击败闽越人、设闽中郡。秦末农民战争中,闽越首领无诸等参加反秦战争,后又佐汉灭楚。汉高祖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都东冶(今福

  • 九刑

    周代在墨、劓、刖、宫、大辟五刑之外,加流(流放)、赎(以罚金抵罪)、鞭(鞭挞)、杖(杖责)四刑,为九刑。《左传》昭公六年: “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近年陕西周原遗址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青铜器《训匜》铭文,证

  • 负荆请罪

    战国晚期,赵国大臣廉颇向蔺相如赔礼道歉的故事。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赵王与秦昭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会见时,赵王的随从蔺相如立了大功,回国后被授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认为自己有攻城

  • 广东独立

    广东是革命党人活动较多的地区,从最早的兴中会广州起义到规模最大的黄花岗之役,革命党人发动过多次武装起义,革命影响较深。广东也是清政府加意防范的重点地区。黄花岗起义后,清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