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用兵安南

用兵安南

元朝对安南(今越南北部)的侵略战争。蒙哥汗七年(公元1257年),蒙古大将兀良哈台遣使入安南谕降,使者被扣。兀良哈台遂分道进兵,破安南都城。后因气候炎热,驻兵九日即班师。忽必烈即位后,安南国王被迫称臣入贡,接受元朝册封。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忽必烈责安南助兵粮以攻占城(今越南南部),为安南国王陈日烜拒绝。次年,忽必烈命镇南王脱欢、大将李恒假道安南以征占城,并责日烜输粮助军。日烜从兄兴道王陈峻提兵边境,拒不从命。元军六路进攻,陈峻败逃。日烜调圣翊等军,船千余艘,助陈峻。元军缚筏为桥,渡富良江。日烜退守天长(越南南定北即墨社)、长安(越南宁平附近)。此时,唐兀䚟与唆都率军由占城北返,与脱欢兵合,元军力量大增。日烜屡战屡败、弃舟楫甲杖,匿山林,走清化府(越南清化省清化)。元军虽连连取胜,但转战日久,疲于奔波,加以炎暑疾疫,亦死伤甚重。安南兵虽数败散,但散而复集,坚持抵抗。脱欢决意撤兵。安南军乘机追袭,元军死伤惨重。至元二十四年,忽必烈再次命脱欢总兵征安南。元军渡富良江,迫安南都城。次年正月,日烜及其子复逃走入海。但天气转热,粮饷不继,元军难以持久,只好回师。安南军多处邀击,元军遭重大损失,脱欢亦受伤。至元三十年,忽必烈欲第三次出兵安南,但不久病逝。成宗即位后即告作罢。

猜你喜欢

  •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英国趁中国被瓜分之机,以保卫香港为由,要求展拓界址,另租新地,强迫清政府于6月9日(四月二十一日)由清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与英国驻华公使窦乐纳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主要

  • 羽林

    汉武帝时选拔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宿卫建章宫,称建章营骑。后改称羽林骑,取其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属光禄勋,为皇帝护卫。此后历代禁卫军常用羽林之名,又武帝将战死军士的子孙

  • 乌龙会

    明末清初江南农民组织。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大顺军推翻明王朝的消息传到江苏后,嘉定、太仓、青浦,上海、宝山等县的奴仆纷纷组织乌龙会,以顾慎卿、吕茂成、陈瑶甫为首,向地主索取卖身契,要求人身自

  • 刑部

    官署名。西汉置三公曹主断狱,东汉置二千石曹掌刑法。西晋初年仿西汉,置三公尚书掌刑狱,太康年间废省。南北朝时始置都官尚书,主管京师社会秩序,兼掌刑狱。隋文帝开皇初年改为刑部,唐朝相沿不改。自隋唐起,刑部

  • 三国鼎立

    魏、蜀、吴三国割据局面。参见“魏”、“蜀”、“吴”。

  • 义和团运动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源自义和拳、梅花拳、大刀会等民间秘密结社以及秘密宗教白莲教。义和拳、梅花拳最初流行于山东、直隶等地,以“保卫身家,防御盗贼”相号召,设坛练拳

  • 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

    见“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 后周

    朝代名,五代之一。公元951年,后汉权臣郭威灭后汉而建立的王朝。郭威出身贫寒,后应募从军,先后随石敬瑭、刘知远征战,屡建功绩,官至后汉枢密使、邺都(今河北大名)留守兼天雄军节度使。后汉末年,吏治败坏,

  • 刘向校书

    西汉末年时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整理国家藏书的故事。刘向(公元前77——公元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成帝时为光禄大夫。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 因国家藏书散亡,汉成帝使谒者

  • 阿思本舰队

    一称阿思本事件。1862年(同治元年)奕訢接受署总税务司赫德建议,奏准委托回英国休假的总税务司李泰国购买英国兵船,以为进攻天京之用,先付六十五万两,买七只(四大三小)装备大炮的兵船。后又追加十五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