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高平之战

高平之战

五代时后周击败北汉、契丹联合入侵的一次重要战役。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二月,北汉主刘崇联合辽军,共四万余人,乘后周太祖郭威刚死、世宗柴荣新立之机,南侵潞州(今山西上党)。柴荣力排众议,亲统大军出泽州(今山西晋城),正面拒敌。两军遭遇于高平(今山西高平)。时北周后军未到,刘崇轻周军兵少,遂不听辽大将杨衮之劝,拥军出击。周右军主将小战,即引骑兵先遁,步兵千余人解甲降敌,右军溃乱。柴荣见状,自率亲骑,临阵督战。周军士气大振,奋命冲杀,将北汉军驱至涧边。周后军赶至,合兵追击。北汉军大败,刘崇仅带十余人仓皇逃回太原。契丹军也不战而退。高平之战的胜利,坚定了柴荣混一天下之心,揭开了后周统一战争的序幕。

猜你喜欢

  • 上海同文馆

    见“广方言馆”。

  • 派遣幼童出国游学

    洋务活动的内容之一。由容闳、丁日昌首倡,经曾国藩、李鸿章数次奏请而得实行。议定所选幼童不分满汉子弟,先入沪局肄业半年,经考察合格者方资送出国,留学期为十五年。“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并定期宣讲《圣谕广

  • 蒙古字学

    元代进行蒙古字教育的学校。忽必烈即位后,以八思巴为国师,创制蒙古新字,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同年七月,置诸路蒙古字学。十二月,中书省颁行学制,命诸路、府官僚子弟入学,规定上路、下路为二人,

  • 苏峻、祖约之乱

    东晋统治集团争夺权利的斗争。王敦之乱后,明帝病死,幼子司马衍继位,是为成帝,其舅父庾亮总揽朝政。苏峻、祖约自视平乱有功,对庾亮心怀不满。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庾亮欲夺苏峻兵权。苏峻联络祖约,以讨庾

  • 庄廷案

    清代的文字狱案之一。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浙江湖州富户庄廷刊刻了朱国桢编写的《明史》,又请人增添了明末天启、崇祯两朝事,其中有被清政府认为诋毁满洲的文句, 为人告发。清政府把已死

  • 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

    见“黄花岗起义”。

  • 藏印续约

    见“中英会议藏印条款”。

  • 张遇贤起义

    五代时南汉农民起义。南汉统治者刘䶮以下,奢侈暴虐,残忍异常。循州(今广东龙川西)农民纷纷起义。光天元年(公元942年),共推博罗县小吏张遇贤为首,号“中天八国王”,改元永乐,署置百官,建

  • 缩头湖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四月,金帅完颜昌(挞懒)率军攻陷楚州(今江苏淮安)。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张荣领导的梁山泊抗金水军自鼍潭湖(今江苏高邮北)移师至缩头湖(今江苏兴化东

  • 隋文帝改革

    隋文帝在位期间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进行的改革。改革内容: (一)官制方面,中央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作为最高政权机关。三省互相牵制,由内史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