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堂札记
三卷。清代熊赐履(1635-1709)撰。此书是作者重新修订其论著《闲道录》时,从自已平时札记中摘列与《闲道录》中观点相互关联的条目编辑而成,共计三百三十三条。全书宗旨是以攻击陆王学说为己任,称:“是陆而非朱者,不可不辨;是朱而并陆者,不可不与之深辨”。书中骂王守仁是“贼”,盛赞历代是朱非陆之士。
三卷。清代熊赐履(1635-1709)撰。此书是作者重新修订其论著《闲道录》时,从自已平时札记中摘列与《闲道录》中观点相互关联的条目编辑而成,共计三百三十三条。全书宗旨是以攻击陆王学说为己任,称:“是陆而非朱者,不可不辨;是朱而并陆者,不可不与之深辨”。书中骂王守仁是“贼”,盛赞历代是朱非陆之士。
二卷。宋李师圣(生卒年不详)、郭稽中(生卒年不详)等编。李师圣为南宋末儒医,后入元,曾得产论二十一篇,有说无方,后经当时良医、医学教授郭稽中于论末附以方药,遂成完书。此书又名《产育宝庆方》、《产育保庆
一卷。宋李从周(生卒年不详)撰。从周字肩吾,临邛(今四川邛峡县)人,一说彭山(今属四川)人。治《三礼》、“六书”,尝与魏了翁切磋学问。是书成于嘉定十三年(1220),魏了翁为之作序。其自序云:“字而有
六卷。清郑方坤(生卒年不详)撰。方坤字则厚,号荔乡,建安(今福建建瓯)人,雍正元年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此书杂采前人说经之文,包括《易》、《书》、《诗》、《春秋》、《三礼》、《四书》。因多摭诸说部之中
二十卷。清王定安撰。王定安生卒年不详,字鼎丞,湖北东湖(今宜昌市)人。以名孝廉由州县历任监司,长期居于曾国藩、曾国荃等人幕中,熟悉湘军史实掌故。因王闿运《湘军志》对湘军多贬词,对曾国荃讥评尤甚,且成书
四卷。清王笃(生卒年不详)书。王笃,字宝珊,秦(今陕西)人,官四川知县等。王笃工诗善书,宗法颜真卿,笔法苍劲。如该书帖中《水轮赋》、《史隐记》等皆轻圆秀丽、精熟工整,但字迹稍大者则笔锋不得劲展,以至逾
七卷。清李慈铭(1829-1894)撰。李慈铭字伯,号尊客,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光绪五年(1879)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光绪二十年(1894)卒,六十六岁。他博涉群书,而对诸史尤其擅长。他于所
三卷。今人汪柏年撰。汪柏年字青在,浙江省桐乡人。是书卷首有无锡钱基博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序,谓“汪生青在从余受《诗》、古文辞,而经学则得法于吴县曹叔彦太史、余杭章太炎先生。《周易》、《尚书》、《
一百二十卷。唐代释道世(生卒年不详)撰。道世是法名,俗姓韩,字玄恽,原籍伊阙(治所在今河南伊川西南),祖上居官,长居长安,12岁于青龙寺出家,研习律学。唐高宗显庆(656-661)年间,参与玄奘译场。
一卷。清关涵撰。本书在孔颖达疏和蔡沈集传之外,还兼采吴棫、吕祖谦、黄度、林之奇、陈经、胡士行、陈大猷、金履祥、吴澄、陈砾、董鼎、薛季宣、黄镇成、陈师凯、傅寅、程大昌诸家之说,以及其他一些有关记载,互相
二十四卷。明冯廷章(生卒年不详)撰。冯廷章字子建。常熟(今属江苏)人。此书分二十四类,每类之中又别立若干子目。虽然书以“子史”为名,而又兼采词赋。书中自序谓“一尺之箠,方寸之木,无或遗弃。又谓“上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