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州全韵辑要

中州全韵辑要

二十一卷。是清人王据范氏《中州全韵》所作的“辑要”。王字覆青,号樗林散人。江苏昆山人。书成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王氏自序云:“余廿年留心音韵,而寡闻孤陋,难得指归。国朝《字典》、《韵府》集古今之大全,垂范百世。近世词家,率以《中原音韵》为宗,而注切未明,阴阳互混。及见《中州全韵》而觉远胜于彼,惟纂杂过繁,而应备之字却尚未尽,并较对疏略,字画多讹,重复舛误之处亦不少。不揣剪劣,斟酌两本,删其僻而辑其要,并辨正字体。迩复参证《诗词通韵》,更得归准反切,厘分异音。管窥所及,悉考据精审而后增改。”王氏认为《中原音韵》和《中州全韵》各有不足之处,“《中原音韵》甚简,桓病稽考;《中州全韵》太繁,多载无益”(《例言》),所以他“去繁补缺”,斟酌于两书之间而编成《中州全韵辑要》。王氏此书改变周、范两书的主要之点是:(一)增十九部为二十一部,并以一部为一卷,凡二十一卷。其二十一部为:东同、江阳、支时、机微、归回、居鱼、苏模、皆来、真文、干寒、欢桓、夭田、萧豪、歌罗、家麻、车蛇、庚亭、鸠由、侵寻、监咸、纤廉。王书从“齐微”(机微)韵中分出“归回”韵,从“鱼模”(居鱼)韵中分出“苏模”韵,遂成二十一韵之数。王氏在凡例中说:“‘齐微’‘鱼模’二韵,字多而音不一,兹分出‘归回’、‘苏模’两韵,各归门类,庶声有别。”案《中原音韵》“齐微”韵有〔i〕、〔ei〕、〔uei〕等音,“鱼模”韵有〔u〕、〔iu〕等音,《洪武正韵》分为齐〔ei〕、灰〔uei〕、模〔u〕、鱼〔iu-y〕,与王书所分相合。王书机微〔ei〕、归回〔uei〕、居鱼〔y〕、苏模〔u〕之分,较《中原音韵》精细。(二)改定切语。王氏说:“字音全在反切。反为出音,切为收音,反切准则阴阳四声自无不当。周本未尽,探求范本,尚属疑似,兹悉考证《通韵》反切定谱,辨晰毫芒,归清切准。”此书于各字下皆加注切语,其中有些切语采自《诗词通韵》,与范书不尽相同。《诗词通韵》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朴隐子所编韵书,分析南北之音殊为清晰。(三)注释字义并注明异音。王氏说:“字音总归中州而正,其南北异音之字,自应分析,方为明晓,兹凡声中南北音异者,悉为注明。”王氏特别注意注明入声字的异读,他说:“入声分叶三声,专归北调,四声中缺一声,宜不免訾议。兹先将入声正音切准,而后注北音,而叶各韵。”对入声字,他先注所谓“正音”,即原入声读音,后注明北音读法,即所派入之舒声读音,如“涩”字注曰:“洗日切,北叶史。不滑也。”“则”字注曰:“增塞切,北音子。法也;又助辞。又归韵。”“实”字注曰:“神失切,北叶神遮切。虚之对。”有些字则注明南音的读法,如“俭”字注曰:“其切。约也。南上声,归阳去声,南音仍读上声。”(四)分去声为阴阳两类。王氏说:“周德清去声不分阴阳,遂致互混。如沈君征《度曲须知》之精详,音律亦尚宗周本。得范昆白分列二门,而心目豁然,洵为词坛首功也。”他推崇范氏去声分阴阳两类作法,所以仍沿范氏之旧。《中州全韵辑要》对《中原音韵》有较大改动,与《中州全韵》亦不尽合,反映了作者的不同观点及语音的某些发展变化。

猜你喜欢

  • 明小史

    八十九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此书汇辑明人传记说部文献,共四十六种,均为常见之本。所录止于嘉靖中,盖为隆庆、万历间人所刊。

  • 东瓯诗集

    七卷。《补遗》一卷续集八卷。明赵谏编。赵谏字士忠,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前,有成化间乐清蔡璞辑温州一郡之诗,自王十朋以下为七卷,又补遗一卷。赵谏以其去取为未善,乃因蔡本而增损之,温州知府赵淮序而

  • 风俗通义逸文

    一卷。清钱大昕辑。钱大昕生平事迹详见《廿二史考异》。东汉应劭撰有《风俗通义》一书,《隋书·经籍志》载其书三十一卷,注云录一卷。马总《意林》亦云三十一卷。《新唐书》和《旧唐书》则作三十卷,当未将录计算在

  • 古今楹联汇刻

    十二卷。清吴隐辑刻。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收明至近代楹联三百余通。先以摄影缩小后上石。每联前各刘书者小传。俞越题跋说,古无楹联,宋以来稍有见者,至明乃盛,近世以来多有集古碑帖为联,而集联为帖,则

  • 海棠谱

    三卷。宋陈思(详见《宝刻丛编》)撰。《海棠谱》不见于《宋史·艺文志》,只有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三卷,与此本相合。书前有开庆元年(1259)作者自序一篇,叙述海棠花风姿艳质,不在梅花、牡丹之下,故采诸

  • 清湖文集

    十四卷。明汪应轸撰。应轸,字子宿,浙江山阴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选庶吉士。因谏南巡被杖,出知泗州。州土瘠民懒,不知农桑,轸悉以教之,民得丰衣食。召为户科给事中,岁余上三十余疏,

  • 青山集

    ① 三十卷。《续集》七卷。宋郭祥正(约1078前后在世》撰。郭祥正,字功父,自号醉吟先生,太平州当涂(今安徽当涂县)人。生卒年不详。熙宁中举进士,知武冈县佥书、保信军节度判官。官至汀州通判,摄守漳州,

  • 新修齐东县志

    八卷。清余为霖修,郭国琦等纂。余为霖字惕区,江西金溪人,顺治八年(1651)举人,康熙二十年(1681)任齐东知县。考齐东志,创自明正德十一年知县肖敬谏,再修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知县刘希夔,此志

  • 皇明世法录

    九十二卷。陈仁锡(1581-1636)评纂。陈仁锡,字明卿,长洲(今江苏常州)人。明代著名作家。天启进士,以不肯撰魏忠贤铁券文落职。崇祯初召复原官,累迁南京国子祭酒。著述有《繄辞》、《易经颂》、《重订

  • 板桥诗钞

    四卷。《词钞》一卷。《道情一卷》。《家书一卷》。《题画》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以号行于世,人称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