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注

中庸注

① 一卷。清惠栋(1697-1758)撰。栋字定宇,号松崖,人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栋为惠周惕孙,惠士奇子。著有《周易述》、《易汉学》、《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等。是书为栋早年所作,本名为《易大义》。目录中称《中庸》有二卷,《礼运》一卷已缺失。栋弟子江藩从张子絜那里得到江艮庭的《中庸》手写本,而子絜又是从徐述卿手中得此书。栋为之作注,欲著易大义,以推广其说。但当时只著有书目而无其书,其子汉光即以此为《易大义》,江藩刊附《周易述补》之后,沿用其称。藩有序述其原委,今改题为《中庸论》,是从其实。栋注中称,仲尼微言,子思传其家学著成《中庸》,不明易不能通此书。栋注又引张禹说,仲者为中,尼者为和,说孔子有中和之德,故称仲尼。此书专论中和,故称表德之字,则穿凿可笑。然是书语句简括,有汉儒诂经之法,藩序称其为七十子之微具。该书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刊本。② 一卷。康有为(1858-1927)撰。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清著名学者,思想家。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奏稿》、《大同书》、《康南海先生诗集》等书。有为好公羊之学,主三统三世之说,其注是书不外推广阐明此意。其解“为政在人”一节,称孔子以仁为立教之本,立三世之法,望大道之行。太平之世,则大小远近如一,山川草木昆虫鸟兽莫不一统。大同之治,则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子其子。解“君子居上不骄”一节,引何休的话说孔子改周制,畏时远害,不敢笔之竹帛,而口授给弟子。孔子改制,有三世之殊异,据乱世诛大夫,升平世退诸侯,太平世贬天子。推行各有其时,言于当世也必不行,故不必冒险犯难,令身亡而道不传。其解“王天下有三重”一节,称三重乃三世统,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每世中又有三世。每小三世又有三世,故三世而三重是九世,九世而三重是为八十一世,展转三重可至无穷。其他各条多仍旧说,唯将“诗曰‘妻子好合’”一节,移到“君子之道譬如行远”一节下面,称旧本错简,于义不伦。有为讲学广州时,早成此注,戊戌遭籍没,佚其稿。后居英属地槟榔屿,补成此注。首有自序。该书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刊本。

猜你喜欢

  • 仁端录

    十六卷。明徐谦(生卒年不详)撰。陈葵删定。又名《仁端录痘疹》。徐谦字仲光,号澄观,嘉兴(今属浙江)人。陈葵字尽夫,武水(今属山东)人。此书专论痘病诸法。徐氏认为治痘应分明五脏所主及经络传变,观形察色,

  • 北腔韵类

    见“中州乐府音韵类编”。

  • 新列国志

    一百零八回。明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西周宣王至秦统一的历史故事。书在余邵鱼《春秋列国志传》基础上创作而成,但变动很大。余氏所作只有二十八万字,冯氏扩充至七十余万字;余

  • 俨山集

    一百卷。《续集》十卷。明陆深(1477-1544)撰。陆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辅臣,谪为延平同知,后晋为山西提学副使,累官至太常卿兼侍读学

  • 易纬坤灵图

    “坤灵图”一作《灵图》。《易纬》之一。已佚。撰者不详。孙珏说此书配《乾凿度》名篇。马氏《经籍考》著录一卷。仅存论乾、无妄、大畜卦辞及史注所引“日月连璧”数语。缺漏散佚颇多。辑本有《四库全书》本、聚珍版

  • 二林居集

    二十四卷。清彭绍升(1740-1796)撰。彭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长洲(江苏苏州)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选知县,不就。始读儒家先书,后喜陆、王之学。居深山习静,素食持戒甚严。此

  • 乐府杂录

    一卷。唐段安节撰。段安节生卒年不详。临淄(今属山东)人。宰相段文昌之孙,太常少卿段成式之子,著名诗人温庭筠之婿。官至朝议大夫,国子司业。善乐律,能自度曲。其事迹附见于《唐书·段成式传》末。此书成于乾宁

  • 晁氏丛书

    六种,四十一卷。清晁贻端编。曹贻端生平不详,据书后跋语每署“六安晁贻端志于镶红旗官学舍”,可推知当为安徽六安人,任镶红旗官学舍教习。晁氏家族自汉迄明名人著述颇多,晁贻端乃积十余年时间,悉心搜集并详加考

  • 孔氏志怪

    四卷。晋孔氏撰。不知何许人。《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作《志怪》,四卷,注孔氏撰。《旧唐志》同。《新唐志》入丙部小说家类。此书多记鬼怪异事,其中也有不涉及怪异色彩的内容,如写钟会与其从舅荀济北用

  • 空同集

    六十六卷。明李梦阳(1473-1530)撰。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六年(1493)举陕西乡试第一,次年进士及第,因连丧父母,居家守制,弘治十一年(1498)出户部主事,迁郎中,官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