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集说

仪礼集说

十七卷。宋敖继公(生卒年不详)撰。敖继公字君善,长乐(今广东五华县)人,后居吴兴(浙江乌程县)。宋咸淳进士,对策忤时相,竟归而不仕;入元,赵孟頫尝从其受业。敖继公邃通经术,动循礼法,官信州教授。《仪礼集说》成于1301年,书前有自序,称郑玄《仪礼》注,糟粕多精华少,删去与经不符的,意义又未足,则取疏记或先儒之说以补之,又未足,则附以自己见解。并怀疑《丧服》一篇违悖经义,非子夏作。郑注简约古奥,贾疏则繁,《仪礼集说》依《仪礼》十七篇各为一卷,对郑玄注都有所取,对不取的不攻驳。敖继公逐字逐句研求,务畅其旨,对《仪礼》有所发挥。卷未各附《正误》一篇,考辨字句颇详。《丧服》一篇以其兼《释记》文,作于《记》后,怀疑为郑玄散附《经记》之下,而设移其原秩序。《仪礼》十三篇之《记》,朱熹《经传通解》皆分属经文条条之下,敖继公则认为诸篇之《记》,有特为一条而发者,有兼有两条而发者,有兼为数条而发者,也有于《经礼》之见别见他《礼》而发者,故不移摘其文,恐失《记》之意。敖继公治学严谨,对前儒有所怀疑,既不废其言,又不发无据之言,对后世研究《仪礼》有参考价值。版本有元版大字本、陆有元刊元印本、元大德刻明修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明政化程敏政刊本;清乾隆年间文渊阁《四库全书荟要本》;元大德刻明修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清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修补本;清抄本。

猜你喜欢

  • 归州志书

    不分卷,清曹熙衡修,王景阳增修。曹熙衡,辽东人,官归州知州。王景阳,山西赵城人,相继知州事。州志明代屡次纂修,至变革之际,兵燹相寻,故志无存,典章散失。康熙四年(1665)曹熙衡莅任,尚在征剿,讫兵事

  • 譬式警语

    二卷。意大利耶稣会士高一志(vagnoui)(1556-1640)撰。高一志1605年到南京传教,在该地建立第一座教堂,1624年入山西传教,著有《空际格致》等书。此书专门收集西方文学名著、经典教义、

  • 万源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刘子敬修,贺维翰纂。刘子敬,曾任万源县县长。贺维翰,天彭人,清翰林院编修。其志清初始于程溥,而书不传。嘉庆中李恒嘉复事编纂,书又毁于兵燹。光绪邑令杨汝偕手辑太平县志十卷,传于世。

  • 古本大学说

    一卷。附大学改本考 一卷。清边廷英(生卒年不详)撰。廷英字育之,河北任邱人。是书说多创辟,以为《大学》言明、言诚、言慎独,都与《中庸》大旨相同。书中所出名目,也多出于《中庸》,如言修身,即《中庸》修身

  • 释孟子

    一卷。清金人瑞(1608-1661)撰。人瑞原名喟,字圣叹,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著名文学批评家。其所评点的《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水浒传》,合称“六才子书”。另著有《

  • 洛诰笺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此书,重点在于辨驳周公摄政之事。王国维认为,周公摄政之事不可信。他在解释《洛诰》中“复子明辟”时说:“复,白也。”又引郑玄曰:“复谓奏事也。辟,君也。”所以王氏认为“复子犹《立

  • 晚唐诗钞

    二十六卷。清查克宏、凌绍乾编纂,杨兆麟校。查克宏海宁(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凌绍乾、杨兆麟则里籍、生卒年均不详。此集为晚唐诗歌选本,凡二十六卷。前有凌绍乾序。据序称其与查克宏共续明人胡震亨的《唐音

  • 古今韵考

    四卷。清李因笃撰。李因笃(1661-?)字子德,更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县人。明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年)强行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以母老多病上疏辞归。工诗文,长于音韵训诂。与李容、李柏齐

  • 说唐诗

    二十二卷。清徐增撰。徐增,字子能,长洲(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有《说唐诗》、《重编灵隐寺志》等。是集为唐诗注解本。所录唐诗三百余首。一一推阐其意。徐增曾与金金人瑞(圣叹)游,故从人瑞评唐人律诗“无

  • 闽游月记

    二卷。明末清初人华廷献撰。华廷献字修伯,江苏无锡人,生卒年月未详。崇祯进士,曾官明福建沙县、归化知县。《闽游月记》记华廷献宦游福建乙酉(1645年)丙戌(1646年)两年间所闻见事。起自除补归化县赴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