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偃师县志

偃师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汤毓倬修,孙星衍。武亿纂。汤毓倬,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代著名经济学家。乾隆五十年(1785)任本县知县。孙星衍详见《松江府志》,武亿(1745-1799),字虚谷,一字小石,旧字老统,号半石山人,河南偃师人。二十岁考取童子试第一名,二十五岁考取举人第六名,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五十六年(1791)任山东青州博山县知县。为官七个月,得罪权臣大学士和坤,罢官撤职,返乡归里。嘉庆元年(1796)在河南讲学。乾隆二十六年(1761)洛水暴涨,冲坏县署,原志板片漂失无存,汤毓倬来任即以纂修县志为急务,请于知府,得到支持。初是孙星衍执笔,后孙捷入翰林,从京城将所修地理、山川、陵庙稿寄回,知县又请张紫岘开局,编纂成此志,其中金石部分由武亿负责。乾隆五十四(1789)刻印。全书三十卷首一卷。书前有知府序,目为:圣制、疆域道里表(卷首),地理志、山川志、陵庙记、风土记、学校志、祀典志、赋役志、帝纪考、职官表、宦传、选举表、名臣传、儒林传、忠节传、政绩传、文苑传、孝义传、隐逸传、流寓传、列女传、仙释传、方伎传、艺文志、金石录、祥异志、大事记、逸事记。综观全书,详稽经典,纲举目张,次序井然。山川志,采摭《水经注》、《疆域志》、《太平寰宇记》等书,于旧志内容录其前,考证在其后,补其缺,订其谬,既留旧志精华,又补其不足。此书是现存偃师县志中卷帙最多,资料最丰富,质量最高的一部志书。除原刊本外,另有民国二十八年(1939)补刻本流行。

猜你喜欢

  • 四书典故考

    一卷。清戴清撰。戴清,字静斋,原籍休宁,后迁扬州。是书原分十二卷,自序云“汉人谈经最详典故,宋儒视为粗迹空疏者,未必不有所藉口。我朝名儒辈出,即四子书考据音,不下数十家,流览之下,勤加采录,垂二十载,

  • 紫藤花馆藏帖

    四卷。清徐山民辑。徐山民为徐虹亭从孙,曾刻《虹亭本事诗》及《杨诚斋集》。此书为好友投赠之书,故无伪迹。第一卷为刘文清、法时帆、王西沚、袁简斋之书。第二卷为梁山舟、王梦楼、赵瓯北、余秋室、陆桂舟之书。第

  • 钟律通考

    六卷。明倪复(生卒年不详)撰。复字汝新,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书凡二十七章,始于《黄钟本原》,终于《风雅十二诗图谱》。其中或标卷目,或不标卷目,疑传写者有所佚脱,非其旧书。卷首有嘉靖丙戌(1526)

  • 四书图说

    不分卷。清王道然撰。道然字桓坡,山东新城人。是书首有刘大绅、刘元锡、蓝嘉瓒序及道然自序。其所为图,自出己意,而说以明之。自序所云不无臆见创论,也有无图而仅著其说者。《大学》、《中庸》二篇最详,如大学篇

  • 追昔游集

    三卷。唐李绅(约772-846)撰。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少年好学,有诗名。曾以《古风》诗求知于吕温,吕温大加称赞。元和元年(806)举进士。补国子助教。元和三年(808)授校书郎。长庆

  • 孤臣述

    一卷。明末许令渝(生卒年不详)撰。令渝,浙江海盐人,崇祯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明亡后返归故里,未几而卒。著有《容庵存稿》三卷。该书述其自崇祯十六年(1643年)至永历二年(1648年)五年间所亲身经历

  • 裁纂类函

    一百六十卷。无著撰人姓名。书前有虞集序。序中称书为相台庐陵周宏道先生所著。所谓周宏道先生亦无所考。根据序文的意思推断,周宏道可能是指周必大。周必大《平园集》外还著述八十余种书未传于世。一些奸黠的书贾,

  • 亚圣年谱

    一卷。清式楹日撰。此谱前有作者自叙,书中大抵遵任钓台的《孟子考略》,但嫌任氏《考略》叙次欠详审,于是遍采《史记》、《资治通鉴》、《竹书纪年》以及顾炎武、阎若璩等诸家之说,参究辨订,以成此书。此书所考,

  • 人间诗话

    二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事迹见《南唐二主词校》辞目。此书为论词之作,系著者重要的文学论著,为近代最著名的词话。它突破了清代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的局限,独树一帜,而以“境界说”为中心

  • 救命书

    二卷。明吕坤(详《四礼疑》)撰。书前有《自序》一篇,作于万历丁未(1607)。序云:“人生之急,有急于性命者乎?人事之重,有救性命者乎?”故作《救命书》二卷。上卷皆论守城事,有“城守事宜”二十八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