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卷。清李来泰(?-1684)撰。李来泰,字仲章,号石台,临川(今属江西)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授工部主事。提督江南学政,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试,列二等第一,授翰林院侍讲,
一卷。清沈蓥(?-1860)撰。沈蓥原名杰,后改曰蓥,字秋白,自号姓庚、江苏无锡人。家贫力学,工诗赋,精篆刻。中年之后,专力倚声之学。著作较丰,惜多散佚,仅存有《怀旧录》、《吟剑诗集》、《留沤唫馆词草
①二十六卷。崔维岳修,汪文奎等纂。崔维岳,字汝瞻,明万历举人,二十二年(1594)由国子助教来该郡。宿州有志,始自明永乐初年,再修于景泰年间,二修于嘉靖年间,崔维岳来该郡,郡志之不修,又六十余年。于是
三十卷。清彭云墟撰。云墟以字行,名失考。该书是对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的汇编。有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
十卷。清杨昌浚等编。杨昌浚,湖南湘乡县人。历任浙江巡抚、漕运闽浙陕甘总督等职。是书为作者任浙江巡抚时编辑,其卷一为职名凡例、卷二、卷三为上谕、章奏、文牍,卷四为抗属原征细册,卷五为嘉属原征细册,卷六为
十二卷。《诗续集》三卷。《乐志堂诗略》二卷。清谭莹(生平详见《乐志堂诗集》)撰。该诗集内容可分前后期,早年诗作以华丽为主,晚年则多激壮凄楚之音。集中如《珠江秋糯》、《秋草黄叶》诸律,均为早年在西园吟社
一百卷。作者生卒年仕履均不详。此书抄本之首有籍圃主人,麦溪、张氏二人小印,但不知著书之人或藏书之人。书中内容是杂采诸子学说,分人伦、性行、学业、政事、人事等五门,每门之中又各分子目。论述每一事件之间则
二十卷。清戴鋐撰。鋐字景亭,长洲(今江苏长洲县)人。生卒年不详。戴鋐此书乃辅翼《四书大全》之作。每章之前有总旨,每节之后有本义及附解。总旨、附解采用《四书大全》所录诸家之说,并增加了元明以来诸家之说;
一卷。清俞樾(详见《论语郑义》)撰。樾认为何劭公《论语注》亡佚已久,凡拾遗补缺者,只以《春秋》说《论语》而对何注无征。樾乃取《公羊解诂》中引《论语》处以存何义。是书与樾所撰的《论语郑义》体例相同,但所
即《通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