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卫经社稿

卫经社稿

一卷。清王小航撰。王小航名煦,以字行。光绪年间进士,候补四品京卿。此书名为“卫经”,是指卫《古文尚书》经。对于明代以来对《古文尚书》的辨伪和攻击,王小航深感义愤,所以欲与其同志者联合出力以捍卫《古文尚书》。在自序中,王小航申述其不得不卫《古文尚书》的理由;书中十多篇文章,也都随题发议论,书后附有评启赠句。书中所论,首为其前辈学者翁方纲和阮元,二人皆为信《古文尚书》者,前者曾欲著书驳阎若璩,未果;后者曾著书辨《古文尚书》不伪,且编辑《皇清经解》,收有惠栋、王鸣盛诸书,故二人为王小航重点所论。以下所论自毛奇龄以下卫护《古文尚书》且又有专书问世的学者十余人。王小航于书中还举了七个例证来说明《古文尚书》万无伪造之理,又以攻古文者每每借口《尚书正义》,可是《正义》中明明白白地说:“遂有张霸之徒,于郑注之外,伪造《尚书》,凡二十四篇。”并列出了这二十四篇的篇目。然而攻击古文者反而以《正义》所举之伪目为真古文,因此王小航特加注于《正义》以释其疑。此外,王小航还针对刘歆、班固所著《尚书》篇数、卷数的不同,进行了详尽的考辨与分析,发前人所未发,并兼为《孔传》鸣冤。而其以三体石经驳江声所改经文,则更为确当。江声称伪孔增改云者,却与石经全同,则已无须多辩了。或有人怀疑三体石经为正始年间所作,王小航则认为正始时期也是郑学的极盛时期,所以刻石者也只有伏生所传的今文二十八篇而已,与皇甫谧、梅赜等人本来也没什么关系。王小航此书,实为替《古文尚书》辩护者中立论较为新颖、确当者。读完此书,或许不敢再言《古文尚书》全是伪作了。本书有民国戊辰(1928年)刊本。

猜你喜欢

  • 神仙感遇传

    五卷。五代蜀杜光庭(详见《了证歌》)撰。道教中常有假托神、人相遇之事以感众。杜光庭撰《神仙感遇传》,就是辑录古今之人与神仙感应相遇之事,令人去向往追求。书中记述人神相遇的故事七十五条,每条都以遇仙者名

  • 中江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杨霈修,李福源、范泰衡纂。杨霈,铁岭人,进士,曾任中江县知县。李福源,邑人,进士。范泰衡,隆昌人,举人。中江县志,始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李维翰,再修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

  • 质疑录

    一卷。明张介宾(详见《类经》)撰。此书成于明天启四年(1624),为张氏晚年之作,旨在纠正前人之偏执谬误。作者主张偏于温补,故重在正刘完素、张元素、朱震亨诸家偏于寒凉攻伐之失。书中之论凡四十余条,刻析

  • 东林同难录

    一卷。清缪敬持(生卒年不详)撰。敬持江苏江阴人。明朝天启年间,宦官把持朝政,东林党诸多俊杰被难。其后人辑有《同难录》,桐城左氏刻之。康熙七年(1668年),敬持订补其缺,重新刻印。现有江阴耕学草堂重刊

  • 明德堂文集

    二十六卷。明吕维祺(1587-1641)撰。吕维祺,字介孺,号豫石。河南新安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擢吏部主事。著有《四体约言》等。其生平不求以文章名世,然所论建多朴实,非空谈经济之流。此集

  • 农书

    ①三卷。附蚕书一卷。《农书》,宋陈旉(1075——?)撰。陈旉,江苏人。陈旉博学多才,不肯为官,大约生活于北宋、南宋之间。洪兴祖为《农书》所作序中称,“西山陈居士,于六经诸子百家之书,释老氏、黄帝、神

  • 职思堂法帖

    八卷。清江湄(生卒年不详)辑。江湄,字秋水,生平籍贯不详。该帖刻成于康熙壬子(1672),上取自魏晋,下迄于宋元,共分八卷。卷首为王羲之的《雨后帖》,王氏该书帖《宣和书谱》中未收,却颇为元明鉴藏家推重

  • 订正朱子家礼

    五卷。清郭嵩焘撰。郭嵩焘生平及生卒年不详。自宋代以来家礼都遵奉朱熹《家礼》,郭嵩焘于是考求礼经之意,挥礼制的古今沿革,对《家礼》进行考证与修订。但《家礼》一书,王懋竑《白田杂著》有《家礼考》,对朱熹年

  • 宵光剑传奇

    二卷。明徐复祚(1560-?)撰。复祚字阳初,号暮竹,又号三家村老,江苏常熟人。大司空徐栻之孙,博学能文,雅擅词曲。清无名氏《传奇汇考》著录此剧,谓明时旧本,不知谁作。清王应奎撰《柳南随笔》卷一载:“

  • 西圃集

    二十四卷。清潘遵祁(生卒不详)撰。潘遵祁,江苏吴县人。曾以高科进士,例授翰林,不数月遽引疾归里,不复出任,居乡讲学,淡泊名利。其精于谱谍之学,文章尚平实。是集中书启、规则诸体实是公文,其余多为序,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