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寿考名臣录
不分卷。清洪梧编辑。该书录西周至明代七十岁以上且官至卿位以上之臣。由于采录仅依据正史,故不无遗漏,而名臣中亦有碌碌无为者。书中有洪梧序,作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现有文学山房活字印本。
不分卷。清洪梧编辑。该书录西周至明代七十岁以上且官至卿位以上之臣。由于采录仅依据正史,故不无遗漏,而名臣中亦有碌碌无为者。书中有洪梧序,作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现有文学山房活字印本。
十卷。清劳史(1655-1713)撰。劳史字麟书,号余山,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全书论述易理,认为“易之为道,细无不该,远无不届”,并用易理来推论人、动植物的属性,但有些论述缺乏科学依据,如推论“鸟足
七卷。未著撰者姓名。英人艾约瑟(Joseph,Edkins)译。书七卷。卷一,溯希腊人初始,分十五节叙述。卷二,比罗地上古诸事,分二十一节叙述。卷三,雅底加上古诸事,分二十一节叙述。卷四,约年背叛并波
十四卷。刘玉瑷纂修。刘玉瑷,清乾隆间知砀山县事。砀山自明隆庆始有志,后有万历志、崇祯志,至清乾隆七年,前令郭浩四经纂辑。前志纲目未分,事文简错,阅者不无遗憾。刘玉瑷对前志详加考订,增辑补缺,仿《后汉书
三十卷,清王夫之撰。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明崇桢举人,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明亡,王夫之在衡山举兵抗清,战败后退到广东肇庆,任南明桂王府行人司行人。后
六卷。清徐铎撰。徐铎字令民,盐城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此书不载经文,只摭古今论易之语。前有总义一卷,又有图象一卷,都不载其图,只存其说。其余的各分卦分章,只取总括大意而已,所以
不分卷。清黄奭辑。共十五则。其中取自《开元占经》者十一则、《初学记》者四则。由于所辑文亦残缺不全,故于是书主旨无法得知,有《汉学堂丛书》本。
一卷。清李文渊(详见《左传评》)撰。此书皆为李氏所制新方。书前李氏自题:古方不能尽中后人之病,后人不得尽泥古人之法。故名此书为《得心录》。书中共载有方十九条。其中敌参膏之方,为应补之证,委曲调剂,以他
一卷。《蜀中草》一卷。明董应扬(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董应扬,字于廷,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官翰林院待诏。《黉中草》乃其司铎安徽铜陵时所作。《蜀中草》乃其蜀闱分校时所作。自序谓五载署铜,一朝聘蜀
一卷。元刘鉴编撰。简称《切韵指南》。刘鉴字士明,关中(今陕西一带)人。另著《经史动静字音》,未见传本。刘氏生平不详。据其自序,此书成于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自序云:“仆于暇日,因其旧制,以成十
四卷。清陈祚康、魏杰撰。陈祚康,字黼平,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魏杰,字拙夫,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九峰志》同治六年(1867)刻本,共四卷。分为四门。一形胜,二寺院,三碑铭,四艺文。其谓九峰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