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二十卷。宋薛尚功(生卒年不详)撰。尚功字用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中(1131-1162)以通直郎佥定江军节度判官厅事。善篆籀,尤好金石文字。是书著录自夏至汉钟鼎彝器五百一十件,不言诸器之体制,只摹录其文字,并一一为之音释。《四库提要》云:“所录篆文虽大抵以《考古》、《博古》二图为本,而搜辑较广,实多出于两书之外。其中如十六卷中载《比干墓铜盘铭》之类,未免真伪杂糅,然大致可称博洽。……至其笺释名义,考据尤精。”而胡朴安云“《提要》称其书至矣,但薛书实未足以当此,以今日眼光观之,只谓开钟鼎文字之先路,考据尤精,则未然也。一则器物不多,无以资比较;二则学说初立,无以资切磋。盖时为之也。”(《中国文字学史》)是书把宋代所出青铜器有铭文者十分之七八汇成一编,而为研究金文的开山之作,这是难能可贵的。卷一至卷五为夏商器款识,卷六至卷十七为周器款识,卷十八至卷二十为汉器款识。其中唯“周鼓”(即“石鼓文”)为石刻,“秦玺”为玉器,所杂者甚少。此书绍兴十四年(1144)刻石,初始只有拓本,故有“法帖”之名。今仅有宋拓残叶流传,前历史语言研究所曾影印内阁大库旧藏残叶十纸。木刻本以明崇祯六年(1633)朱谋刻本较佳。薛氏另撰《广钟鼎篆韵》七卷,盖将此书所录篆文分韵排列之,今已不传。

猜你喜欢

  • 春秋体注大全合参

    四卷。清周炽(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撰。周炽字旦林,铜陵(今安徽铜陵)人。该书撰成于康熙五十年(1711),分四卷。卷一为隐公至庄公,卷二为闵公至文公,卷三为宣公至襄公,卷四为昭公至哀公。另有凡例二则

  • 双珠记传奇

    二卷。明沈鲸撰。沈鲸事迹见《鲛绡记传奇》。此剧二卷,四十六出,演王楫故事。其梗概为:王楫奉母居于涿州,妻姓郭氏,子名九龄。曾与友陈献夫、孙纲同访袁天罡,天罡相之,言三人后皆显贵,而楫先有难,终必与献夫

  • 垣曲县志

    ①十六卷。清纪宏谟修,马佐纂。纪宏谟字伯禹,辽宁开原卫人,河南辉县籍荫生,康熙三年(1663)任垣曲县知县。马佐,邑人,榆社县教谕。按垣曲志,创自于明嘉靖十五年,一修于万历年间,纪宏谟掌垣曲后,见旧志

  • 无声戏

    全本正编十二回,外编六回。清李渔(详见《十二楼》)撰。白话短篇小说集。题名《无声戏》,取义于李渔对小说的理解,即视小说为无声的戏剧。该书故事虽点明发生在明代嘉靖、万历各朝,但题材基本无所本,均属作者创

  • 八卦方位守传

    一卷。清茹敦和撰。此书系节录大传易有太极天一地二及天地定位各节,而以象数方位说之。其体例与《大衍守传》、《大衍一说》大致相同。作者以为五十五、四十五二图为八卦之所由生,即方位之所由定。认为宋儒所谓后天

  • 大乐律吕元声

    六卷。附《律吕考》四卷。明李文利(生卒年不详)撰。李文利字乾遂,号雨山,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庚子(1480)举人,官至思南府教授。是书依据《吕氏春秋》黄钟长三寸九分之说,攻驳司马迁的黄钟长九寸之说

  • 静修堂书经解

    四册。清仇景崙撰。仇景崙此书不分卷,兼解今文和古文,只是较多袭用阎若璩的观点。书中有时称“伪《孔传》”,有时又称“孔安国”,其体例还不够统一。书中内容,有的解释篇题,有的解释经中的文句,汇集了众家之说

  • 北海野人稿

    一卷。明黄祯撰。黄祯字德兆,号北海野人,安邱(今山东潍坊)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府志称其免官归,日事吟咏。为文力追古作者,与李舜臣齐名,海内谓之李、黄。但明代其

  • 纂补四书大全

    二十卷。清刘嗣固撰。刘嗣固字亦巩,一字正夫,先州(今河南潢川)人。著有《纂补周易大全》、《纂补四书大全》等。是书设为问答体,均本之于《朱子章句》、《朱子或问》、《朱子语类》及《朱子文集》,并融会贯通。

  • 方言注

    十三卷。东晋郭璞注。郭璞生平见“尔雅注疏”。《方言》注本,以郭注为最早。今本《方言注》十三卷。然郭氏《方言注序》谓《方言》有“三五之篇”,刘歆与扬雄往来书亦说《方言》十五卷。然《隋书·经籍志》与新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