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伪书考

古今伪书考

二卷。清姚际恒撰。姚际恒,生于1647年,卒年不详,字立方,又字善夫,号首源,祖籍安徽桐城,后寄居浙江仁和(今杭州)。县诸生,一生未仕,勤于治学,酷爱藏书,承嗣先世遗藏,广泛搜求,著称一时。其学问专于经类,曾著《九经通论》、《庸言录》等。宋元以来,怀疑古书之风日渐盛行,作者自称“有鉴于造伪书者,古今代出其人,故伪书滋多于世。学者于此,真伪莫辨,而尚可读书乎!是必取而明辨之,此读书第一义也”,遂作此考。分经、史、子三类,凡经十九种、史十三种、子三十八种,复有真书间以伪书者八种、本非伪书而后人妄托其名者六种、有两人共定一书而无从定其主名者三种、有未足定著之人者四种。所考多取材《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濂《诸子辨》、胡应麟《四部正讹》等诸家成说,并以陈、晁二氏为主;不能定其论者,则折衷各家之说,故此属于他本人的考订见解甚少。后人顾实(约1887-1957)撰《重考古今伪书考》以正其误,黄云眉另撰《古今伪书考补正》。由于它收书注重实用,对读书治学极具裨益,所以自问世后,流传很广,影响甚深。虽限于资料不丰,且时有错讹,但仍未失为辨伪一类的重要著作。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日本文政五年复刻《知不足斋丛书》训点本、清光绪三年(1877)广汉张馥笙成都刊本(有光绪二年张氏题跋、三年张氏题跋)、光绪十五年(1889)长沙章氏经济书堂刊本、《晋石庵丛书》本、《慎始基斋丛书》本、民国间苏州文学山房木活字印本、民国间苏州振新书社《知不足斋丛书》本、民国年间顾氏标点《辨伪丛刊》本、江氏《聚珍版丛书》(初集)本、1955年《古籍考辨丛刊)(第一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实录

    十二卷。明邓来鸾撰。来鸾字绣青,宜黄(今江西宜黄)人。天启壬戌(1622)进士,官至武昌知府。该书专为科举应试而作,以胡安国《春秋传》为主;《左传》则只载有关经题的文字,凡与胡《传》不合的都予以删削。

  • 沈归愚全集

    清沈德潜(1673-1769)撰。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初举博学鸿词,不遇。举进士时年已近七十。命值上书房,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辑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

  • 许学丛书三集十四种

    五十六卷,附录四卷。清张炳翔编。张炳翔,生卒年及事迹不详。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对许慎《说文解字》研究,以清代最为盛行。清代以前,研究《说文》者虽历代有之,但没有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继南唐徐弦、徐锴兄

  • 中庸私解答问

    一卷。清徐润第(详见《中庸私解》)答,问者署名静生。静生姓张名廷鉴,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是书分前解与续解两部分,前解共二十六段,续解共十九段。提问详细,回

  • 四库书目略

    二十卷,附录一卷。清费莫文良编。费莫文良,生平不详。该目著录“四库”所收之书和存目之书的书名、卷数、撰者,末有杭本《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胡氏《附存书目》,《四库全书总目》中所未载之书在《附录》中揭示。

  • 清丰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杨燝修纂。杨燝,浙江平湖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十二年(1673)任知县。杨燝来任翌年,时逢奉檄修志,与教谕刘璸、学生八人采集补辑,两月草稿成,杨燝亲手校定,三易其稿,十五年(1

  • 春秋大义

    不分卷。清魏凤林撰。凤林,慈溪(今浙江慈溪)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论语微言》及该书行于世。据书前自序,知作者为咸丰、同治时人。《春秋大义》不分卷,厘为六十二条。首论《春秋》经旨,然后依据经文,阐发《

  • 郑思斋文集

    一卷。明郑洛书(1498-1536)撰。郑洛书,字启范,号思斋,莆田(今属福建)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提督南直隶学政。事迹附见于《明史·解一贯传》中。本书前无序,后无跋,谁所编

  • 学圻要箴

    五卷。清张圻(生卒年不详)编。张圻字邑翼,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学圻要箴》是张圻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卷首徐元文作序。全书收集仕学格言,共分十类,包括一、存心,二、省身,三、型家,四、处物,五、养

  • 恩纪诗集

    七卷。明朱祐杭(?一1519)撰。祐杭为明宪宗第四子。自号纯一道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封兴献王,建藩安陆(今湖北安陆)。史称其嗜诗书,绝珍玩。死后,其子朱厚熄入继大统,是为世宗,追封其为献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