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董贻清(?-1872年)撰。董贻清,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字叔纯,以军功历任知府,后署理资州直隶州(今四川资中)。著有《偶存集》、《四川绵州志》。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李永和、蓝朝柱
六卷。清李滋然撰。滋然字命三,四川长寿(今四川长寿)人。官至广东新会知县,罢官后随出使日本大臣李家驹为学务专员。是书即在日本时印行。书首有滋然自序及凡例。凡朱注与古注同者,依次列经文、朱注、古注,而以
一卷。清林伯桐撰。林伯桐。番禹(今广乐番禹)人,字桐君。号月亭。嘉庆时中举人,并授德庆州学正。卒于官。卒年七十岁。治经学宗汉儒。践履则服膺朱熹。著有《毛诗通考》、《毛诗识小》、《古谚笺》、《冠昏丧祭仪
① 十三卷。孙觉(1028-1090)撰。孙觉字莘老,高邮(今属江苏)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孙觉早年师事著名经学家胡瑗,从胡氏受《春秋》学,后中进士,累官至右正言。王安石与孙觉原是好友,遂引用之,欲其协
三卷。清董以宁(1629-1670)撰。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江苏武进人。明末诸生。能诗文,尤工于词少与陈维崧、邹祗谟、黄永齐名,有“毗陵四子”之称。但其他三人皆走科举仕进之路,独以宁以诸生终老。他后
一卷。清陶绍曾(生卒年不详)撰。陶绍曾字仲甫,号微庵,安化(今甘肃庆阳)人。陶宪曾之弟,补县学生员,二十五岁而卒。陶绍曾兄弟,少年有成,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其兄陶宪曾仿王念孙《读书杂志》,撰《灵华馆丛稿
①四十九卷,首一卷,清唐凤德修,黄崇光等纂。唐凤德,字梧庄,河南邓州人,曾任辰州粮捕和邵阳县知县。黄崇光,字歉山,安化人,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和宝庆府学教授。《邵阳县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共四
六卷。明吴继仕撰。继仕字公信,一字信甫,号苍舒子,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书室名熙春堂。精音律。尚著《七经图》。卷首有焦竑序及自序,自序云:“天地有阴阳、有风气、有时令、有温热凉寒,则声有平上去入
八卷。明魏浣初撰。其标题又曰闵非台先生增补。浣初字仲雪,常熟(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布政司参政。著有《诗经脉》、《四如山楼集》。闵非台生年卒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分上下二格,如高头
一卷。汉梁丘贺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梁丘贺字长翁,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其与孟喜、施仇同受易于田王孙,得嫡传,汉时施孟梁丘三家并称,其事见《汉书·儒林传》。晋永嘉乱后,施、梁丘两家俱亡,孟氏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