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作者不详,旧本题为“正谊斋”编集。此书主要论述了北宋一代的历史,上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至卫王赵昺跳海而死(1279年),共三百二十年的历史,尽管对宋史的论述比较完整,但所论不免有些
四卷。清徐璈撰。徐璈,著有《诗经广诂》等。《黄山纪胜》清刻本,共四卷。旧志黄山者甚多。与他志相比,兹篇考黄山之高甚详,为他志所不及。旧新安志谓黄山高一千一百八十仞。图经则谓高一千三百七十丈。又有谓黄山
四卷。《见闻录》八卷。
一卷。清王懿荣撰。王懿荣,详见《天壤阁杂记》条。此书为王氏辑录张廷济、宋翔凤、崇恩殷、彭寿、盛昱、张之洞、李文田、黄绍箕等人,考论金石题记札牍而成。乃王氏随时记录,未经编排之作。书末有其子王崇焕一跋。
五卷。清张瑞墀撰。瑞墀生卒年不详,字价辅,安徽霍邱人。为邑中名诸生,为安徽学使朱九香所重,后即入朱学幕。咸、同之际,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因为战事,两淮地区社会动荡,瑞墀离家到三河尖躲避。社会
二十卷。明梅鼎祚(1549-1615)撰。梅鼎祚著有《才鬼记》等。是集为其诗集,分《庚辛草》四卷、《与元草》八卷、《于宁草》八卷。《四库全书总目》撰者称:梅鼎祚辑《八代诗乘》,又辑《古乐苑》,于诗家正
八卷。清雷丰(1833-1888)撰。雷丰字少逸,衢州(今属浙江)人。其父雷逸仙学医于名医程芝田。曾集古人医书为《医博》四十卷,又自著《医约》四卷。雷氏承家学,勤奋博学,刻苦研究医学,长于温病、时症。
二卷。宋胡方平撰。方平字师鲁,号玉斋,生卒年不详,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早受易于董介轩,继师沈贵瑶,精研《易》旨,沉潜反复二十余年,而后著书发明朱子之意。子一桂也精易理。(《宋元学案》卷八十九《介轩
十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卷首有曹忭序称:二山杨君工于诗,所选弘治、正德间诗抄,正如淘沙见金,非具大金刚目力者不能等等。此外,无从得知杨二山何许人。书中收录有李梦阳、何景明、康海、薛蕙、徐祯卿、郑继之、王
十一卷,清徐枋撰。徐枋字昭法,号俟斋,长洲(今属江苏省吴县)人,自号为秦余山人,为明崇祯年间举人。明亡后因父殉难,自己从此隐居不出,守约固穷,四十年如一日,与沈寿民、巢鸣盛同称海内三遗民。著有《居易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