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三卷。五代后蜀彭晓(生卒年不详)撰。彭晓,字秀川,号真一子,永康(今四川灌县)人。飞鹤山道士,仕后蜀孟昶,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受赐紫金鱼袋。撰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又称《周易参同契通真义》。晋葛洪《神仙传》始称魏伯阳作《周易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抱朴子·遐览篇》著录《魏伯阳内经》。自唐刘师古著《日月玄枢论》,奉《周易参同契》为内丹要籍,道家多奉其为万古丹经之王。彭晓撰《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将其书上、中、下三卷分为九十章,以明阳九之数。又认为《鼎器歌》一篇难以分章,使其独存于后,以应水一之数。又据《参同契》之义作《明镜图诀》一篇附下卷之末。彭晓还自撰前序后序,他于前序中讲述了魏伯阳撰此书后,经徐从事、淳于叔通等注后而流传于世。并于《参同契》每章之后详尽注解原文,以内丹解《周易参同契》。其注要旨以乾坤为鼎器,阴阳为堤防,水火为化机,五行为辅助,真铅为药祖,互施八卦,得药忘言,假《易》显象。认为原书是借纳甲之法,言坎离水火龙虎汞铅之要,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为进退持行之候。其所做《明镜图》由八个同心圆构成,由外向内依次绕圆标以八卦、二十八宿、月象、十二复卦、十二月、十二地支、四季和五行之名,然后逐圆简单解释。其意是在以图解《参同契》,使之更加简单明了。后世学者对此书非常重视,宋代学者多仿此书以内丹解《参同契》。周敦颐曾参考彭晓所作《明镜图》中《水火匡郭图》、《三五至精图》作《太极图》。也有学者认为彭晓将《参同契》分章断意未免欠妥,而且文中又有章序倒误之处。清代学者认为彭晓注本是诸注中最古本,其后凡是言炉火修丹者都以《参同契》为丹经之祖。近代学者认为彭晓注本虽有失误,但不影响原书要旨,实是研究《参同契》的重要古籍之一。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猜你喜欢

  • 正蒙集解

    九卷。清李文炤(详见《周易本义拾遗》)撰。该书解释张载的《正蒙》,粗具训释,无所发明。其《乾称》篇,因朱熹曾取《西铭》自为一书,故删除不载。此与陈澔注《礼记》删除《大学》、《中庸》相似,其解《参两》篇

  • 白石山房逸稿

    二卷。明张孟兼(约1350前后在世)撰。张孟兼,名丁,以字行,故有的集子署名“张丁”。浙江浦江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初,征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以太常丞出为山西按祭司佥事,迁山东按察司副使,以执法

  • 珍艺宦遗书

    十二种,四十卷。清庄述祖(详见《尚书今古文考证》)撰。遗书收《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证》十卷(包括四种)、《尚书今古文考证》七卷、《毛诗考证》四卷、《毛诗周颂口义》三卷、《五经小学述》二卷、《历代载籍足

  • 周草窗年谱

    一卷。清顾文彬(生卒年不详)编著。文彬字紫珊,江苏元和人。该书记宋末元初周公谨事实。公谨名密,号草窗,又号弁阳老人,泗水潜夫。现存光绪二年(1876年)《过云楼书画》本。

  • 橘洲诗集

    六卷。清范士楫撰。范士楫字箕生,号放樵。定兴(今属河北)人。约生于明万历时,卒于清康熙初年。崇祯十年(1637)进十,任山西阳曲、洪洞知县。后降于清朝,官至吏部郎中。顺治末辞官归乡。著有《橘洲诗集》。

  • 通鉴博论

    三卷,明宁王朱权(1378-1448)撰。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于洪武二十四年(1331年)封于大宁,后来又改封到南昌。朱权年轻时颇为骄恣,到晚年深自韬晦,对释老之学尤为精通,在戏曲、历史方面

  • 朱翼

    明江旭奇(生卒年不详)编。江旭奇字舜升。歙县(今属安徽省)人。万历年官安岳县县丞。《江南通志·儒林传》称其在太学时,尝奏上所著《孝经翼》、《孝经疏义》。并请敕儒臣辅助编辑《孝经大全》。本书仅供场屋之用

  • 礼记集说

    ① 一百六十卷。宋卫湜(生卒年不详)撰。湜字正叔、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历官武进令、朝散大夫、知袁州等。精于礼学,学者称为栎斋先生。是书始作于南宋开禧嘉定年间,宝庆二年(1226)成书并上表朝廷,九年

  • 云林集

    ① 六卷。《附录》一卷。元贡奎(1269-1329)撰。奎字仲章。宣城(今属安徽)人。官至集贤学士,追封广陵郡侯,谥文靖。所著有《云林小稿》、《听雪斋记》、《青山漫吟》、《倦游集》、《豫章稿》、《上元

  • 清啸阁藏帖

    八卷。清陈希濂、金祐同辑。此帖刻明人墨迹六卷,附瓯香馆书二卷。此帖始刻于嘉庆元年(1796)六月,成于嘉庆三年(1798)冬。此帖收明人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三家书为多。董其昌《项墨林墓志》,文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