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图画见闻志

图画见闻志

六卷。宋郭若虚(生卒年不详)撰。郭若虚,太原(今属山西)人。出身贵戚,熙宁三年,即1071年,官供备库使;熙宁七年又官西京左藏库副使,后曾任辽国贺正旦副使。是书载于马端临之《文献通考》,作《名画见闻志》;而《宋史·艺文志》及郑樵之《通志略》则俱与今同,称《图画见闻志》。盖《文献通考》传写之误。郭若虚之祖、父二世,皆好书画,收藏甚富,且精于鉴别。但后为族人闲取分玩而渐成沦弃,至郭若虚弱年时便流散无几;郭若虚成年后“购寻遗失”,从亲戚处“以他玩交酬”,共得十余卷,皆“传世之宝”,故依所见闻撰此。是编继唐张彦远之《历代名画记》,记录始于唐会昌元年(841年),历五代,通至宋朝熙宁七年(1075年)之间名人艺士、流派本末。《图画见闻志》卷一“叙论”,共收十六篇论文,先叙列自古代至当朝纪评画笔之文字凡三十家,起于南齐高帝之《名画集》及谢赫之《古画品录》,终于黄休复之《总画集》及刘道醇之《本朝画评》(即《宋朝名画评》),后继之以“叙国朝求访”、“论制作楷模”、“论曹吴体法”等十五篇文字,有的无异于专题论著,见解深刻。卷二、卷三、卷四分别收录“纪艺”之上、中、下三部分,其中卷二收唐末二十七人、五代九十一人,凡一百一十八人;卷三与卷四共收录一百六十八人,其中王公大夫十三人,高尚其事而自娱者二人,业于绘画并驰名当代者一百四十六人(实际上是一百五十一人,人物门五十三人,山水门二十四人,花鸟门三十九人,杂画门三十五人)、独工传写者七人。此三卷共收录二百九十一人,既分时代,又分绘画之门类,后列小传,言简而意备。卷五为“故事拾遗”,记唐、朱梁、王蜀画家故事共二十七则。卷六“近事”记宋朝、孟蜀、辽、高丽等朝代与国家的画事三十二则。是书与《历代名画记》相衔接,征引广博,多有创见,足为画史研究之要著。是书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黄尧圃藏宋本前半部,元钞后半部藏汪阆源家,明翻陈道人本,金孝章钞本,《四部丛刊续编》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86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邓白注本。

猜你喜欢

  • 朱子礼纂

    五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原庵、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文渊阁大学士。在官以清勤自律,任内曾举荐施琅平定台湾,为陈鹏年辨诬,赞成恢复张伯行官职,救方苞

  • 燕翼诒谋录

    五卷。南宋王栐撰。王栐字叔永,号求志老叟,宋无为军(今属安徽)人。曾为官于宋淮北山阳(今江苏淮安)。《燕翼诒谋录》记北宋建隆至嘉琇间的典章制度,共一百六十二条,并详论其兴革得失之由。王栐写作此书的目的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方言》之全称,详见“方言”。

  • 五经翼

    二十卷。清孙承泽(详见《尚书集解》)撰。此书杂取前人诸经序跋中之论说,以类相从,分《易》、《书》、《诗》、《春秋》、《礼记》五大类,余杭人严沆又将承泽所著《周礼举要》二卷加入,合在一起刊行。此书采摭未

  • 易经本义翼

    十二卷。不标撰人名氏。只是卷首题签说,“苏州府学附生曹澐手辑吴敬庵《羲经本义》二十本,上大宗师鉴定。今呈到十九本。其一本系图说,因绘画不及,俟于原本录出补送呈”等等。可能是江南诸生录送提学之本,不知道

  • 唐仲友补传补

    一卷。清张作楠(生卒年不详)辑,其弟作楫注。作楠字丹屯,作辑字舫斋,浙江金华人。《宋史》以仲友曾为朱子所劾而不予立传。该书用集句体,采集广博,贯串亦佳。凡纪载互异,传所未详者,作楫又仿考异例,注于各条

  • 山会先贤录

    一卷。清宗稷辰(1792-1867)辑。稷辰字迪甫,浙江会稽(今绍兴)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官内阁中书,累迁至山东运河道,年三十以疾告归。著有《躬耻斋文钞》、《躬耻斋诗钞》、《四书体味》等并传

  • 野蔌品

    一卷。明高濂(生卒年不详)撰。高濂,字深甫,号端南道人,湖上桃花渔,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野蔌品》原收在高濂所撰的一本专讲养生享用的著作《遵生八笺)之中,后由作者摘出单行,题为《野蔌品》。《野蔌品

  • 音同义异辨

    一卷。清毕沅撰。参见《说文解字旧音》。是书把《说文》中本为一字(即异体字),经典或世俗别为二义的字汇为一编,本着许慎据形著训的原则加以考辨。例如:“求”“裘”、“裳”“常”、“祀”“禩”、“祐”“烜”

  • 痘学真传

    八卷。清叶大椿(生卒年不详)撰。叶大椿字子容,无锡(今属江苏省)人。与吴县叶桂同族,受业于叶桂。大椿尤精于痘学,在当时颇具盛名。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而撰成此书。卷一为论说三十二篇;卷二为证治;卷三为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