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复集

大复集

三十八卷。明何景明(1483-1521)撰。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山人,河南信阳人。弘治十一年(1498)举于乡,年仅十六岁,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陕西提学使。何景明志操耿介,与李梦阳并有国士之风,两人均善诗文,开始相得甚欢,成名后却分道扬镳,然而天下语文必并称何李。正德、嘉靖年间,其与李梦阳致力于复古之学,极力推崇先秦两汉的散文、汉魏的古诗和盛唐的近体诗,与李梦阳、徐祯卿等被称为“前七子”,与李梦阳、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又为弘治十才子之一。著有《雍大记》(已著录)《大复集》等。其诗文集版本较多,最早的刻本是嘉靖年间的野竹斋刻本,题为《何氏集》,共十六集;集前有嘉靖三年(1524)唐龙序,序称此集为何景明去世后,康海、张治道就其群集所选编的。以后又有嘉靖年间义阳书院刻本,其卷帙甚至内缺字都与野竹斋本相同。嘉靖三十四年(1555),袁璨与何景明之子何立根据其所遗诗赋,重新编辑刊刻了《大复集》,此集共三十七卷,此本还增有嘉清三十四年(1555)邹察跋。此集为万历五年(1577)陈堂、胡秉性所刻,题为《何大复先生集》,共三十八卷,并增加了嘉靖三十七年(1558)王世贞序。王重民的《中国善本书提要》怀疑王序系伪作。何景明为“前七子”中较有影响的人物,他主张复古,强调效法古人要“欲富于材积,领会神情,临景结构,不仿形迹”,进而认为要从古人入,从古人出,做到“舍筏达岸”。其文多为议论,较有远识,对社会政治亦有清醒的态度,笔调流畅,气势豪逸;其诗多针对现实,揭发时弊,讽刺恶端,如《玄明宫行》、《点兵行》、《岁晏行》诸篇,皆俱有较强的批判、认识价值。其歌行兼学“四杰”,注意换韵自然,音节和畅,给人以宛转抑扬之感。近体则注意选词,浏亮秀逸,但结构不够新警。有明嘉靖年间刻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易艺举隅

    六卷。清陈本淦撰。陈本淦,字念吾。长沙人。诸生,曾先后掌陕西横渠、古莘书院。他看到当时学子得书很难,尤其是对汉魏古注及乾嘉学者之书更是茫无所知,因此,专门搜罗从汉代郑玄、虞翻至清代毛奇龄、惠栋、焦循、

  • 四魂集

    四卷。《外集》四卷。清易顺鼎(1858-1920)撰。生平事迹,见《琴志楼词》。《四魂集》包括《魂北集》、《魂东集》、《魂南集》、《归魂集》各一卷。作于光绪二十年(1894)和二十一年(1895)著者

  • 舟觏杂剧

    一卷。一折。清李慈铭(1830-1894)撰。李慈铭生平详见《白华绛柎阁诗集》(辞目)。此剧系《桃花圣解乐府》二种之一。作于咸丰十年(1860),取材于唐人小说《支生传》,而将原小说之男主人公支生改为

  • 定陵注略

    十卷。明文秉(1608-1669年)撰。文秉,字荪符,号竺坞山人,竺坞遗民,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崇祯朝文震孟之子,经明清乱,隐居竺坞,不仕清朝,著述除《定陵注略》外,还有《先拔志始》、《烈皇小

  • 禘祫觿解

    一卷。清孔广林撰。该书序言认为:“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人鬼莫大于禘祫。”禘祫之义,汉魏以降聚讼纷纭。《禘祫觿解》取汉以来诸儒禘祫之解,参考《大戴礼记》、《春秋》三传、《周礼》,辨禘祫之义。共计二

  • 春秋左传王氏注

    一卷。魏王肃(195-256)撰,清马国翰辑。王肃字子雍,东海郡兰陵(今山东苍山)人,三国时著名学者,王朗子。年十八从宋衷读《太玄》,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三年(229)拜散骑常侍,甘露元年(2

  • 四书近指

    二十卷。明末清初孙奇逢撰。奇逢(1585-1675)字启泰,一字钟元,直隶容城(今属河北)人。与黄宗羲、李禺并称“三大儒”,为学本于陆(九渊)、王(守仁),而兼采程朱之旨,为清初调和朱、陆学派的首倡者

  • 二酉委谈

    一卷。明王世懋(1536-1588)撰。王世懋,字敬美,时称少美。太仓人。好学而善诗文。曾官礼部主事等。王世懋著述宏富,有《奉常集》六十九卷等多部。《二酉委谈》一书乃随笔杂记,多说神怪之事。亦间作放达

  • 平泉题跋

    二卷。明代陆树声撰。陆树声字与吉,号平泉。书名即取于号。陆树声是南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县西)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史》有其传。此书选所见书画题跋而成编。陆树声的门人黄、包林

  • 说文解字篆韵谱

    五卷。南唐徐锴(其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系传》)撰。是书是为《说文解字》作的音序检字表,是与《说文系传》相配的。它取许书所收释的一万零五百一十六字,按平上去入四声分类编次而成。凡小篆皆有音训,其无音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