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夷坚志

夷坚志

五十卷。宋洪迈(详见《容斋随笔》)撰。书名取《列子·汤问》“夷坚闻(怪异)而志之”之意,取材广泛,内容芜杂,凡梦幻杂艺,冤对报应,仙鬼神怪,医卜妖巫,忠臣孝子,释道淫祀,贪谋诈骗,诗词杂著,风俗习尚等事,无不搜求笔录。大多神奇诡异,荒诞不经。其中一部分录自六朝志怪小说及《太平广记》等书,较有资料价值。某些轶闻、掌故、民俗、医药等方面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为研究宋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不少可资考证的材料。《夷坚志》原书四百二十卷,分为初志十集,每集二十卷;支志十集,每集十卷;三志十集,每集十卷;四志甲乙二集,二十卷。作者生前即按完成时间先后,有多种刻本、抄本行于世,但因卷帙甚繁,多已散佚。《四库全书》所收者,乃支志五十卷,为全书的八分之一。1981年中华书局以涵芬楼刊本为底本,出版的何卓校点本有初志甲乙丙丁,支志甲乙丙丁戊庚癸,三志己辛壬,及搜补之二十六卷,约为全书之半。其它版本有八十卷本宛委别藏本、光绪五年刻本陆心源校、《十万卷楼丛书》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又明嘉靖刊本、清乾隆戊戌钱塘周氏刊巾籍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五十卷。

猜你喜欢

  • 梁文纪

    十四卷。明梅鼎祚(生平见《才鬼记》)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本编多取自《梁书》、《南史》诸家文集,所录不甚繁碎,考证亦较精核。唯以后梁萧归退附外夷之后不

  • 尔雅释例

    五卷。清陈玉树撰。陈玉树(1853-1906)字惕庵,江苏盐城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人,授教谕不就。治经通训诂,兼及史学,以求经世之用。撰《毛诗异文笺》、《卜子年潜》、《后乐堂集》及《尔雅释例

  • 昌瑞山万年统志

    十六卷。清英廉撰。英廉(?-1900),姓伊克明安氏,蒙古正蓝旗人。咸丰三年(1853)由笔帖式随僧格林沁守天津,补护军校。同治元年(1862)从江宁将军富宁阿转战苏皖,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十年奉命赴伊

  • 东坡文谈录

    一卷。元陈秀民(详见《东坡诗话》)编。是书杂收诸家评论苏文之语,自为一卷。其所录大体取诸人常见之书,体例不一,没有什么特色。与其所编《东坡诗话录》相比,此编更滥及于诗。《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

  • 老子解

    ① 见苏辙《道德经解》。② 一卷。清吴鼐(生卒年不详)撰。吴鼐,字大年,江苏无锡人。乾隆(1736)进士,官至工部主事。撰有《老子解》一卷。周朝末期,诸子讲学立说较为繁杂,所见不同,究其旨,都是想以己

  • 经苑

    二百一十八卷。清钱仪吉编。仪吉字蔼人,号衍石,一号心壶,浙江嘉兴人,嘉庆十三年二甲进士,官至给事中,尝主讲河南大梁书院。此书即其在书院时编刊的。首有吉仪序,大意是补通志堂所未收。原编四十四种,刊成的有

  • 青崖集

    五卷。元魏初(1232-1292)撰。初字大初,一作太初,号青崖。弘州顺圣(今河北阳原东)人。元世祖时为国史院编修,拜监察御史。官至南台御史中丞。“史称初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四

  • 三易洞玑

    十六卷。明黄道周(生平详见《易象正》)撰。书名“三易”,是说伏羲之易、文王之易和孔子之易。“洞玑”者,玑衡本是测天之器,在此是表以《易》测天而毫无差错。所以此书也就是约天文历数而归之于易。第一卷至第三

  • 内训

    一卷。明仁孝文皇后(1363-1407)撰。仁孝文皇后姓徐,中山王徐达长女,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洪武九年(1376),册封为燕王妃。燕王朱棣即位,册封为皇后。她采《女宪》、

  • 陶庄敏集

    八卷。附《兰渚遗稿》一卷。明陶谐(约1510前后在世)撰。陶谐,字世和,号南川,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弘治九年(1496)进士,改庶吉士,援工科给事中,后累迁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卒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