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卷。清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号六泽,四川井研(今四川省井研县)人。光绪注,光绪无乙丑年,必有误。进士。以知县起用,自请改教,遂选授绥定府教授,任教尊经书院,四川国学院。廖平儿
八卷。清蒯光典(1857-1910)撰。蒯光典,字理卿,一字季逑,又自号金粟道人,蒯德模之子。安徽合肥人。以进士入翰林,改官道负,督鹾淮南,擢京堂,出为欧洲留学生监督。光典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博览群
一卷。明吴应箕(详见《启祯两朝剥复录》)撰。复社之兴始于孙淳、吴,至张溥、张采迅速扩大,举南北七社合而为一,参与之名流学人达三千余人,其势可以掀动朝政,改变舆论。易代之际,多慷慨赴义杀身成仁之士,其节
一卷。清陈潮撰。潮字东之,江苏泰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通音韵之学。刘逢禄撰《诗声衍》,未成而殁,龚璱人以其稿属潮为之整理编定,其中《诗声衍表》、《诗声条例》即潮所编定。逢禄原稿分韵属草,胪列诸文,杂
二卷。齐萧子良(459-494)撰。萧子良为齐武帝萧赜次子,受封为竟陵王。他饱学厚古,与佛教另有一番偏爱,同文惠太子一样,尤喜欢佛法的研习。数次在王府廷院举行斋戒,大集群臣和僧众。不但迎请高僧讲经说法
一卷。清丁谦(1843-1919)撰。丁谦,近代地理学家,字益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末举人,曾任象山县教谕,撰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元初,常德奉使西觐。《西使记》即记常德游历经过,作者为山西
一卷。周公孙尼(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儒家《公孙尼子》二十八篇。《注》云:“尼子为七十子之弟子。”《隋书·经籍志》云、公孙尼子一卷,《注》尼似孔子弟子。《唐书·艺文志》亦为一卷。
一卷。清周广业撰。周广业著有《孟子四考》,已著录。乾隆四十八年(1783)冬,其以举人北上京畿,赴礼部会试,将路程所经,逐日记之。自当年十二月十八日,至四十九年(1784)二月十五日,皆有记述。记程诗
宋綦焕撰。綦焕为綦崇礼孙,官至德兴(今江西德兴)知县。綦崇礼(1083-1142),字叔厚(一字处厚),宋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南渡后寓居临海(今属浙江),世称北海先生。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绍兴知
一卷。明林兆珂(约1589年前后在世)撰。生卒不详。兆珂,字孟鸣,福建莆田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历知廉州、安庆。有《毛诗多识编》,已著录。此集本名《挈明草》。其题曰林伯子,盖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