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学易举隅

学易举隅

① 三卷。元鲍恂撰。恂字仲孚,崇德(今浙江桐乡)人。至元元年(1335)进士,荐为翰林,不就。王祎《造邦勋贤录》说鲍恂在明洪武初曾应召至京师,被授文华殿大学士,辅导东宫太子。但据《明史·吴伯宗传》,则恂以老疾固辞,实未仕明。曾受《易》于吴澄。该书略举读《易》之法,分析门目,指陈纲要,大抵皆约举旧文。卷首有宁王权《序》,题曰“旃蒙单阏”,大概是宣德十年(1435)。《序》称“程藩伯昌重加订正”,又说“藩生于至元十七年丁酉”,但后至元没有十七年,只有顺帝至正十七年岁在丁酉,所以“至元”当为“至正”之误。因可推知该书的刊行可能在鲍恂死后。该书本名《学易举隅》,宁王权为之刊板,才改名《大易钩玄》。但朱彝尊《经义考》记载该书仍作《举隅》,且其所言仅只粗陈崖略,不足当“钩玄”之名,题为“举隅”,反倒符合实际,因此《四库总目》据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存目时仍依鲍恂原题。② 六卷。明戴廷槐撰。廷槐为福建长泰人,隆庆中(1567-1572)贡生。他认为《易》学自商瞿而后遂晦,汉魏隋唐诸儒可谓不知《易》,直到宋代三子,《易》道才得以大明。持论颇为偏激,事实上其书中也有因袭宋前诸儒成说的。《四库总目》据浙江汪启淑家藏本著录存目。《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云:“《学易举隅》六卷,刊本。右明贡生长泰戴廷槐撰。一卷解天地之《易》,二、三卷解宓牺之《易》,四卷解文王之《易》,五卷解周公之《易》,六卷解孔子之《易》,各附以图。”

猜你喜欢

  • 平江县志

    五十五卷首二卷末一卷。张培仁等修,李元度纂。张培仁,贺县人,曾任平江县知县。李元度,平江县人,道光举人(详见光绪《湖南通志》条)。平江县有志,始于宋代。然至明崇祯,先后所有本,或无存,或残佚。迄入清,

  • 文章正论

    十五卷。《续论》五卷。明刘祐编。刘祐,莱州(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大同巡抚。是书录起自《左传》迄于元末之历代古文。以足垂法戒者为正论,以词胜而理未足者为绪论。自序

  • 赤雅

    三卷。明邝露撰。邝露,生卒年不详。字湛若。南海人。曾为诸生。以忤邑令,弃家走粤西。为瑶女云亸娘书记。熟悉当地山川、风土、仪物、著此书。书前有张沅序,薛案崇祯八年(1635)序。卷上,记土司及各部落的制

  • 公法总论

    一卷。英国Robertson撰,英国John Fryer、汪振声同译。Fryer,中译名傅兰雅,口述翻译多种国外著作。是书首论公法源流,依次为公法大纲、公法沿革、自主与不自主之国、新得地与定交界法、使

  • 文选楼丛书

    ①三十四种,四百七十八卷。清阮元(详见《经籍纂诂》)辑刊,阮亨汇印。丛书所辑,部分为阮元自撰,其他为同时代学者所著,以经史考据、金石学等著作为主,所收著作可代表乾嘉时代学术之盛。阮元著作有《揅经室集》

  • 郑氏婚礼

    一卷。汉郑众(详见《周官解诂》)撰,清马国翰辑。汉平帝下诏命令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博士郎吏家属,都按照礼来娶迎,立轺併马。(见《通典》五十八。)可见,汉人时曾经杂定婚礼,是书有百官六礼辞,可能

  • 厚斋易学

    五十二卷。宋冯椅撰。冯椅字仪之,一作奇之,号厚斋。生卒年不详。南康都昌(江西今县)人。据《宋史·冯去非传》云,椅父家居授徒,所注《易》、《书》、《诗》、《语》、《孟》、《太极图》、《西铭辑说》、《孝经

  • 平苗纪略

    一卷。清方显(?-1741)撰。方显,字敬斋、周谟,巴陵(今湖南岳阳)人。历任湘乡县教谕、广西恭城知县、贵州镇远知府、贵州按察使、四川布政使、巡抚。该书载作者奉命讨苗事。雍正四年(1726),贵州苗族

  • 程一夔文甲集

    八卷。《续编》三卷。《文乙集》四卷。《续编》三卷。《诗甲集》四卷。《诗乙集》六卷。词一卷。清程先甲(1874-1932)撰。程先甲,字鼎丞,又字一夔,江苏江宁人。清举人,历任江苏教育总会两江学务,江宁

  • 尚书后案

    三十卷。清王鸣盛撰。王鸣盛(1722-1797年)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年号西沚,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清代史学家、经学家,乾隆十九年以一甲二名进士及第,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以汉学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