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家礼

家礼

五卷。附录一卷。宋朱熹(1130-1200)撰。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婺源(今江西婺源)人。著名理学家。年十八登进士第,授泉州同安主簿。受学于二程三传弟子李侗、罗从彦。集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等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被视为理学正宗,对后世影响颇大。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教授五十余年,弟子众多。毕生著述讲学,影响极大,为程朱学派(“闽学”、“考亭”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曾被韩侂胄视为伪学,加以禁止。平生著述颇丰,除著有《家礼》外,还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本义》、《楚词集注》、《针考误》、《诗经传》、《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太极图通书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近思录》、《孝经刊误等》、《资治通鉴纲目》、《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家礼》载于朱熹《行状》,其序文被录于《朱子文集》,成书时间载于《朱子年谱》,其佚而复得始末为附录刊《家礼》之后,宋以来遵而用之,其为朱子所著,无有人疑。然清人王懋竤《白田杂著·家礼考》认为《家礼》是宋人假托朱熹之名。《四库全书总目》同意王懋竤之说,认为《家礼》所论与朱熹晚年观点不符。然早晚年观点不符乃属正常,不足为由。《宋史·艺文志》载为朱熹所撰颇为可信。朱熹《家礼》主记“冠”、“婚”、“丧”、“祭”诸礼,大抵自《仪礼》、《礼记》节录诠释,按类系事,事下为论辨,多引古事证之,进而为律例,以申法度,警示后人。《家礼》体例完备,内容详赡,为研究家礼有一定参考价值。《家礼》书成之后,经三山杨氏、上饶周氏之考订,流布于世,书中错误不少,因题作朱熹,学者驳正者少。明代文渊阁大学士邱浚《家礼仪节》,对《家礼》部分内容提出质疑,提出谬误数十条,自此以后,此类著作代不乏见。《家礼》版本有:汲古阁有宋刊本、孝慈堂目有宋板本、东湖丛记有宋刊纂图集注本、洪氏刊宋本、望三益斋刊本、日本须原屋茂兵卫等刊本、元刊本纂图集注、御尔台氏刊本、康熙辛巳(1701年)汪氏刊本、明邱文庄刊本、邓钟岳仿宋刊本(《四库全书》所著录本)。

猜你喜欢

  • 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

    四十种,八十一卷。清赵之谦(1829-1884)编。赵之谦字益甫,又字撝叔,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屡试不第。光绪末年,沈氏鸣野山房藏书散出,所存精本多数转到其友杨器之手里。赵之谦便常常借阅钞留,先

  • 湖上草堂诗

    一卷。清朱崇道(约1730年前后在世)撰。朱崇道字带存,崇勋之弟,历城(今山东历城)人,生卒年均不详。崇道工诗,著有《湖上草堂诗》。寥寥数篇,不成卷帙。其诗价值不高,故无诗名。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

  • 字林精萃

    八卷。清墨庄(其生平不详)辑。是书与吕忱《字林》无涉。又名《字林经策萃华》或《彬雅》,似是为读经而编的字汇。其分卷悉以偏旁字画多少为次,每字之下,搜集各经笺传及《说文》以注之。其凡例云:“凡笺传注《说

  • 谔崖脞说

    五卷。清章楹(生卒年不详)撰。章楹字柱天,浙江新城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浙江青田教谕。《谔崖脞说》是章楹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都是记其随意抄撮之语,初名《噩捱脞说》,后改今名。卷一论述诗话,多记录同时代

  • 秦宥横事略

    一卷。作者不详。该书记秦树声生平事实。树声字宥横,河南固始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至云南按察使、广东提学使。为官云南时,正与英国有边界纠纷,代滇督杨良草奏言不可许者六,必可争者九,为英人所畏

  • 张静思文集

    十卷。《附录》二卷。明张选撰。张选字舜举,江苏无锡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萧山知县,擢户科给事中。官至通政司参议。著有《张静思文集》。事迹具明史本传。此集共十卷。乃其曾孙缵曾所编。

  • 唐诗画谱

    五卷。明黄凤池撰。黄凤池只知是徽州(今安徽西南一带)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刊于天启年间。书中取唐人五、六、七言绝句各五十首,绘成图谱,把原诗配于左方。此共三卷。后二卷为花鸟谱,只有画而无诗,乃是黄

  • 三苏年表

    二卷。宋孙汝听撰。孙汝听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为宋文学家苏洵、苏辙、苏轼的年表。本为三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三苏年表》三卷,右奉议郎孙汝听撰。汝听当是蜀人,叙蜀甚详。”然到清修《四库全书

  • 白田草堂存稿

    二十四卷。清王懋竑(1668-1741)撰。王懋竑,江苏宝应(今江苏扬州)人,字予中(一作与中),号白田。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授安庆府教授,后以老病辞归。本集计文二十卷,诗四卷,末附“行状”

  • 重刻宋本十三经注疏

    四百一十六卷,附校勘记七十二卷。此书目录后有阮元记,书末又有胡稷记,是阮元在江西做巡抚的时候刻于南昌的。阮氏家藏有宋十行本十一经注疏,缺《仪礼》《尔雅》,遂以黄丕烈所藏北宋刻此二经单疏本补足之,又取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