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补注

尔雅补注

①六卷。清姜兆锡撰。姜兆锡(1666-1745)字上均,江苏丹阳人。康熙二十九年(1696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荐充“三礼馆”纂修官。精《三礼》之学。著《礼记章义》、《周易本义述蕴》、《周礼辑义》《家语正义》等多种。《尔雅补注》一名《尔雅参义》。《四库全书总目·小学类存目》著录,谓是书多以后世文义推测古人之训诂,如《释诂》:在,终也。注曰:凡物有定在,亦有终竟之意,今人云不知所在,亦云不知所终。又好以意断制,如《释训》:子子孙孙三十二句,注曰:每语皆以三字约举其义,与经书小序略相似而又皆以韵之;此等文皆先贤卜氏受《诗》于圣人而因为之也。盖因《诗序》首句之文而推求及于子夏。“然考《周易·象传》全为此体,王逸注《楚辞·抽思》诸篇亦用此体,是又安足为出自子夏之证乎!”卷首有雍正三年(1725年)鄂尔泰序。正文依《尔雅》次第,逐篇采取旧注疏,并参以己意而为之说解。谓原书有衍文、误字,旧读有误分误合,旧释有可议者,遂一一辨证之。论者谓是书可取者不过一二,视乾嘉以后诸家训解《尔雅》之作,言皆有物者,逊之远矣。有雍正十年(1732年)寅清楼刊本。②四卷,清周春撰。周春(1729-1815)字松霭,号芚兮,晚年号黍谷居士,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清训诂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官广西岑溪知县。撰《十三经音略》、《小学余论》、《佛尔雅》等多种。著作汇为《松霭遗书》。《尔雅补注》王鸣盛称之,谓其书于注不但补其缺漏,且能正其谬误,而于邢疏漏略处裨益尤多。周氏于《尔雅》,颇好郑樵之书。是书采辑及于晚近诸家之说,似不立汉宋门户也。惟其随手札记,无条例可循。叶德辉谓是书胜于翟书,《郑堂读书记》谓较翟书完备。是书旁搜广采秦汉典籍及其传注、历代词书韵书,并及于晚近诸家之说,比较互证以诠释名物语词,说明异体,考订讹误,增补郭注邢疏,言而有证,说多可信。有乾隆间刻本及光绪戊申(1908年)长沙叶氏校刊本。

猜你喜欢

  • 类雅

    二十卷。不著撰者姓名。观其书中风雨类引《蠡海集》、此书为明人王逵撰。又于鸟类引《埤雅广要》,此书为明人牛衷撰。可见本书似为明人所撰。书转抄而成,又不详其出典。如开卷“蔚兰天”一条,乃陆游《老学庵笔记》

  • 二程文集

    十三卷。《附录》二卷。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合撰。此集属名为明道程子、伊川程子。程颢字伯淳,自谓明道先生。程颐之兄。程颐字正叔,称伊川先生。程氏世居中山,后徙河南洛阳

  • 说文字原 六书正讹

    共六卷(《说文字原》一卷,《六书正讹》五卷)。元周伯琦(1298-1369)撰。伯琦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历官浙西肃政廉访使,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拜资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博学

  • 鄢陵县志

    十八卷,清何鄂联修,洪符孙纂。何鄂联,字棣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闽侯县)籍。安徽和县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道光四年(1824)来任。洪符孙详见《禹州志》。何鄂联到任后,热心修志,其在该书序

  • 捕蝗要诀

    一卷。清无名氏撰。此书不知作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极可能是某地方官根据民间治蝗经验编写成的。咸丰六年(1856)直隶一带出现蝗灾,清政府把原存的《捕蝗要说》二十则、《图说》十二幅拿出付印,以应付蝗灾,

  • 韵略易通

    ①一卷。明兰茂撰。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据《嵩明州志》谓兰茂字廷秀,杨林(今云南嵩明县南)人。性聪慧,过目成诵。年十三通经史,长益嗜学。赋性简淡,不乐仕进,尝额其轩曰止庵,因自号焉。所著有《元壶集》、

  • 绍兴先正遗书

    四集,十五种,一百八十二卷。清徐友兰编。徐友兰,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丛书为徐氏搜辑绍兴一带清人著述,或世所罕传,或未刊稿本,刻印而成。分四集,共十五种:茹敦和《重订周易二闾记》三卷、《重订周易小义》

  • 偷甲记传奇

    二卷。清范希哲撰。希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与李渔相友善,一说曾为司寇龚鼎孳门客。所作传奇八种,均用别名,如《万全记》署四愿居士,《双锤记》署看松主人,《十醋记》署西湖素岷主人等,《偷甲

  • 易卦考

    一卷。清范尔梅撰。此书亦是范氏的读书札记之一种。此书首论河洛,认为河洛四位之相合,与羲卦四象之相合,其数历历不爽,因而圣人因图书而作易;其次考订先天卦变,认为京氏之八卦分宫次序乃后天之卦变,因改定八宫

  • 音学十书

    清江有诰撰。江有诰(?-1851)字晋三,号古愚,安徽歙县人。年二十二为学官弟子,无意举业,遂专志古学,杜门著述。尚著《说文六书录》、《说文分韵谱》、《古韵总论》、《音学辨讹》、《江氏字学叙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