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律相感通传

律相感通传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律相感通传》一书,道宣作于唐乾封二年(667)。《法苑珠林》载:“道宣律师乾封二年仲春,逐静修道,遂感冥应。于是律师既承灵属,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此传主要记载了有关律相感通之事,并附有天人交迹勤勤嘱累之事。据原本十卷删约成一卷。此传在流通过程中,转载传抄多有误作,特别是砖桥刻经处本,为讹特甚,特提醒读者注意。现见载版本有天津刻经处本。

猜你喜欢

  • 宝啬堂诗稿

    四卷。清张榕端(约1691年前后在世)撰。生平详见《河上草》(辞目)。本集是张榕端在内阁学士任上所刊刻的,辑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至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之间所创作的诗歌,集前有任邱庞垲所作

  • 大易合参讲义

    十卷。清朱用行撰。朱用行字翼承,新建人。此书大旨以朱子为主,首列《本义》,而以“正义”、“析义”次之。“正义”以阐发朱子之旨为主,“析义”则兼采他说。又认为象数不可全废,所以间采瞿塘来知德之说,补于“

  • 明职

    一卷。明吕坤(1536-1618)撰。吕坤,字叔简,号心吾,一作新吾,河南宁陵人。万历进士,历官山西巡抚,刑部左、右侍郎。曾上疏言天下安危,不报,遂称病辞官。里居二十年,专事著述。抨击道学,自称非道学

  • 书传补义

    三卷。清方宗诚撰。本书卷一通论大义,卷二通论要义,卷三附论疑义。其中,卷三对于蔡沈《书集传》所未详者,则引他说以补充之;蔡传所未尽者,方宗诚就参以己意来发挥蔡氏观点;蔡传原有失误的地方,方宗诚就推原经

  • 周易参义

    十二卷。元梁寅(生卒年不详)撰。寅字孟敬,新喻(今属江西)人。元末明初经学家。世业农,家贫。寅自力于学,淹贯百家。元末召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礼乐,寅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推

  • 遂初堂文集

    九卷。清杨兆曾(约1662前后在世)撰。兆曾字青岩。江苏武进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九年(1652)进士。知建宁县,招抚巨寇萧维堂有功。官至福建延平道按察司副使。此集共九卷。集中所录均为杨兆曾所撰之文。

  • 莝录

    三卷。著者生卒年仕履均不详。《莝录》是一部杂品之作,此书卷首抄自袁陶斋的著书,但不知陶斋是何人,也无从考据。全书所载十一类,包括文房通用到养育禽兽,每类都记载其篇名,又参与著者一些新的看法。书中内容繁

  • 易经儿说

    四卷。明苏浚(详见《周易冥冥篇》条)撰。该书墨守朱子《本义》,不逾分寸。内容有“讲”,诠释文句;有“意”,推阐大旨;有“总论”,概括一卦之纲领;又有“旁法”,用一二语标题,然后解释。该书专为科举之学而

  • 惜抱轩全集

    八十八卷。清姚鼐(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散文家。乾隆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

  • 孔庭神在录

    八卷。清胡时忠撰。胡时忠原名时亨,字慎三,无锡(今属江苏)人。明崇祯时举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主要记载孔府祀典之事,先列位次,而对儒家圣贤各予著录,第八卷为考证辩论之词,共十五篇。《四库全书》列于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