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思古堂集

思古堂集

四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毛先舒字稚黄,一名潠,字驰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末诸生,入清,放弃功名,不求仕进,常与陆圻、柴绍炳、吴百朋、陈廷会、孙治、丁澎、虞黄吴、沈谦、张丹等人,往来唱和,吟诗作文,时称“西泠十子”。毛先舒是其中的重要作家,曾与柴绍炳合辑十人之诗成《西泠十子诗选》。又著《诗辩坻》一书,阐发西泠派的诗学理论,即追随陈子龙和云间派,沿袭明代前后七子的路子,以汉魏盛唐为宗师,提倡复古。其诗作内容上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国家兴亡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和慨叹。写法上取法盛唐至晚唐,风格豪放,笔力遒劲,才情横溢,音节浏亮,是西泠派的代表作。又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有“浙中三毛,文中三豪”之称。毛先舒一生著作繁多,晚年曾自订《思古堂十四种书》,又名《毛稚黄先生全集》,成为收罗最为完善的毛先舒全集,包括《思古堂集》四卷、首一卷,附《稚黄子文洴》一卷;《匡林》二卷、首一卷;《潠书》八卷、首一卷,附刻一卷;《小匡文钞》四卷,首一卷;《螺峰说录》二卷;《圣学真语》二卷、首一卷;《格物问答》三卷、首一卷;《东苑文钞》二卷;《东苑诗钞》一卷;《蕊云集》一卷;《晚唱》一卷;《诗辩坻》四卷;《韵学通指》一卷;《韵白》一卷,附《鸾情集选》一卷,总为十四种。先后有康熙间及乾隆五年(1740)等刊本。后世著录此集,以其中各种小集和有关附录分合不一,如《毛稚黄先生书十二种》、《思古堂集》四卷等,实际内容并无出入。此书《四库全书总目》存目收入介绍。

猜你喜欢

  • 颍上县志

    ①十四卷。清翟乃慎修,马履云、徐必达纂。翟乃慎,字敕庵,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市丰台区)人,拔贡生,清顺治十二年来任颍上知县。马履云,邑人,官乾州知州。徐必达,官候选知县。颍上旧志,修于明万历三十九年,

  • 咸斋文抄

    七卷。清查旭(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查旭字咸斋。浙江海宁市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副榜贡生。本集有书一卷,序二卷,祭文一卷,论一卷,传一卷,杂著一卷。查旭有孝行,曾于兵乱中崎岖万里寻父遗柩,为

  • 数学钥

    六卷。清杜知耕(生卒年不详)撰。杜知耕字端甫,号伯瞿,河南柘城人,自幼好学,熟读天文历算书。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1681年著《数学钥》,1700年著《几何论约》,均收入《四库全书》。《数学钥

  • 恩平县志

    十卷。清曾萼修,周书纂。曾萼,福建平和人,进士,乾隆二十五年(1760)任恩平知县。旧志始于明崇祯县令宋以原,康熙间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广东巡抚陶模至恩平,询及县志,县令曾萼始于三十一年(1

  • 雪樵经解

    三十三卷。清冯世瀛撰。世瀛,字、生卒年不详,四川人,曾任四川金堂县训导。最初,世瀛写出了五经集解十五卷,既而将这十五卷增扩为二十卷。以后又陆陆续续写成了续集二十卷、附录三卷。最后经过整理,定为三十三卷

  • 十三经类语

    十四卷。旧本题明罗万藻(生卒年不详)编。罗万藻字文止。天启七年举人。福王时官上杭县知县。本书因坊本《五经类语》,而广取“十三经”增补而成。分一百三十四类。杭州鲁民重又为之作注。

  • 四书记悟

    十四卷。清王汝谦撰。汝谦字六吉,河南武陟(今河南武陟)人。是书首有李棠阶、毛昶熙序及自序。题为“记悟”,乃记其所自得。而义多陈腐,绝少新得。其所引只鹿忠节、孙夏峰等数家之说,参证不广,其子孙及门生辈为

  • 石楼臆编

    五卷。清周纶(生卒年不详)撰。周纶字膺垂,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康熙年官国于监学正。此书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门,又立五十九目。自汉至清,凡有关于六曹政事的内容,全都以类纪之。对于清初以来的

  • 说文解字音韵表

    十七卷。清江沅撰。参见《说文释例》。是编为研究《说文》声读的著作。清代首倡研究声读者为戴震,其《答段若膺论韵书》云:“谐声字半主义半主声,《说文》九千余字,以义相统;今作《谐声表》,若尽取而列之,使以

  • 孝经疑问

    一卷。明姚舜牧(1543-1622)撰。舜牧,详见《易经疑问》条。该书认为,《孝经》语意联贯,不应分章,尤其不宜立章名。因全部删去。其诠释之文皆老生常谈,无新意。该书亦认为经文多出汉儒附会,或有义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