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慧琳一切经音义

慧琳一切经音义

一百卷。唐代释慧琳(737-820)撰。慧琳,俗姓裴,疏勒国人,幼习儒学,出家后住京师西明寺,师事不空三藏,对印度的声明、中国的训诂,都有深入的研究。在以往各家音义基础上,他更根据《韵英》、《考声》、《切韵》等以释音,根据《说文》、《字林》、《玉篇》、《字统》、《古今正字》、《文字典说》、《开元文字音义》等以释义,兼采一般经史百家学说,以佛意为标准详加考定,于唐贞元四年(788)至唐元和五年(810),历时二十三年撰成《一切经音义》一百卷。《慧琳一切经音义》一书,亦称《一切经音义》,是为经典文字音义的注释之作。它将佛典中读音与解义较难的字一一录出,详加音训。并对新旧音译的名词一一考正梵音。所释以《开元释教录》入藏之籍为主,兼采西明寺所藏经,始于《大般若经》,终于《护命法》,总共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约六十万言。凡玄应、慧苑、云公、基师等旧音可用的则用,余则自撰。用旧音处,也往往加以删补改订,非前后诸家音义所能及。《一切经音义》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其学术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慧琳注经,以汉儒小学家以字音释字义的原则,使人由普通义而明其理。改正了以往直译或意译佛经所存的讹略、笔受“妄益偏旁,率情用字”,书写中存在的增减点画造成的“真俗并失”,“句味兼差”,以及传抄错误。从而使唐开元入藏的佛经,得此书之助,大都可以理解,为佛教义学做出了贡献。第二、在文字学方面,慧琳《一切经音义》为增补订正旧音、旧字做出了贡献。第三,在音韵学方面,慧琳《音义》所引《说文解字》,则保存了古音,可为研究古韵和音读者之助。《一切经音义》在国内早已失传,自清光绪初年复得之于日本。其学术价值一是后人用来辑佚,二是用来考史。不足之处是,也有把古字误为俗字的,讹字也有没纠正的,也有因失检而自错乱的。但此书仍不失为佛教文籍中的重要之作。现见载版本有日本东狮谷白莲社本。

猜你喜欢

  • 知新录

    三十二卷。清王棠(生卒年不详)撰。王棠字勿翦,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此书效仿顾炎武《日知录》体例,按类撰编,却不立部目。每论一事立一标题,且博采众家之说,详细考辨,间或阐述个人观点,力求详尽,但所采引

  • 清波杂志

    十二卷。别志,三卷。宋周辉(1126-?)撰。周辉字昭礼,淮海(今属安徽)人,嗜学工文,曾试宏词科奏名,又曾出使金国,晚年隐居杭州清波。清波为杭州城门之名,周辉寓居此地,因以名书。此书内容皆记宋人杂事

  • 潞城县志

    ①八卷。清张士浩修,申伯纂。张士浩字配天,泾阳人,康熙三十四年(1695)任潞城知县。张士浩掌潞邑时,为政廉惠,尝核减草豆,募垦荒田,且全邑之城池、庙学、桥梁,悉出俸缮葺创修,虽数千金不惜,堪称名宦。

  • 隆德堂诗文稿

    二卷。明魏纯粹(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魏纯粹,字仲乾,河北柏乡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著有《隆德堂诗文稿》。是稿诗、文各一卷,多为其官永城知县时所作。末附其为御

  • 为善最乐

    不分卷。作者不详。此传奇写北宋沂国公王曾父子之事。明传奇《百顺记》即写王曾事迹,此书当为清人在旧本基础上改编润色而成。全书分为三段:第一段十三出,第二段五出,第三段十出。其故事大略为:北宋时王宗元平生

  • 四书则

    无卷数。明桑拱阳撰。拱阳字晖升,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生卒年不详。崇祯元年(1633)举人。该书乃为举业而作,编次顺序为先《大学》、《中庸》,后《论语》、《孟子》,各有图说总论。取诸家讲章立说之不同

  • 巢经巢诗钞

    九卷。《后集》四卷。清郑珍(见《巢经巢遗稿》条)撰。郑珍诗作学杜甫,实则与黄庭坚相类,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是以学为诗者。凡所遭际山川之险,跋涉之窘艰,友朋之聚散,室家之流离与盗贼纵横,人民涂炭等世事,一

  • 隆昌县志

    ①十二卷,清黄文理纂修。黄文理,巴陵人,曾任隆昌县知县。隆昌县志创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其时县令钱振龙奉檄纂辑数条,附入郡志,仅二十四页。黄文理任县令后,认为旧志过于简陋,因修兹编而续之。《隆

  • 积学斋丛书

    二十六种,六十一卷。清徐乃昌(见《鄦斋丛书》)编。丛书汇辑清代学者著作,以考证为主,多罕见之本。如程际盛,关于声韵训诂的著作,不下数十种,丛书收入他的《周礼故书考》一卷。张宗泰,对《孟子》、《周官》、

  • 月河精舍丛钞

    五种,四十七卷。清丁宝书编。丁宝书字葆书,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丛书选书比较认真,所收五种都是颇有价值的著作。许正绶《安定言行录》二卷由于战乱,已散乱零落,丁宝书反复辑校,才最后编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