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苑英华辨证

文苑英华辨证

十卷。宋彭叔夏撰。彭叔夏,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乡贡进士,《江西通志》列其名于绍熙三年(1192)乡举条下,不为立传,生卒年及事迹已不可考。是书盖因周必大所校《文苑英华》而作。考周必大《文苑英华》跋曰:孝宗皇帝欲刻《江钿文海》,臣奏其去取差谬不足观。乃诏馆阁裒集《皇朝文鉴》,臣因及《文苑英华》。虽秘阁有本,然而错乱谬误不可读。周必大退休后,寻取《文苑英华》不同版本,与朋友彭叔夏等人共同研究、探讨,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增减删削,改正错误,详注各篇,经多方努力,嘉泰四年(1204),两人之书分别刊出。彭氏之书,前有自序一篇,书中内容共分二十一类,下列子目多条。一曰用字,为目凡三。二曰用韵,为目凡二。三曰事证,无子目。四曰事误,为目凡二。五曰事疑,无子目。七曰人名,为目凡五。八曰官爵,为目凡三。九曰郡县,为目凡三。十曰年月,为目凡四。十一曰名氏,为目凡三。十二曰题目,为目凡二。十三曰门类,无子目。十四曰脱文,为目凡四。十五曰同异,十六曰离合,十七曰避讳,十八曰异域,十九曰鸟兽,二十曰草木,均无子目。二十一曰杂录,为目凡五。其中如磋、驱、帆、诸字,与周必大所举者合。然序文称小小异同,在所弗录。原注颇略,今则加详。其未注者仍附此篇。则视周必大原本亦多所损益。《文苑英华》本继《文选》而作,于唐代文章,采摘至备,号为词翰之渊薮。而卷帙既富,抵牾实多,在宋代已无善本。至明重刊,承袭前代,错上加错,超出前代。彭叔夏此书,考核精密,大抵分承讹当改、别有依据不可妄改、义可两存不必递改三例。但往往也有持疑不决之处,然而用意严谨,不肯轻易点评篡改古书,也是一大长处。有聚珍版本、许氏有卢校本、《知不足斋》本、《学海类编》本。明嘉靖间活字本、明万历刊本、八千卷楼有旧钞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俗说

    三卷。南朝梁沈约(详见《韵经五卷》)撰。此书为《世说新语》类小说集,当时以此名书的有两种。《隋书·经籍志》子部杂家类:“《俗说》三卷,沈约撰,梁五卷。”又小说家类《世说》刘孝标注下附注:“梁有《俗说》

  • 朝阳字鉴精粹

    不分卷。日本高田忠周撰。高田忠周,号竹山,东京人,著有《说文字原谱》。高田曾辑《朝阳阁字鉴》三十六卷,刊于日本大正十四年(1925)。后又订正增辑,曰《补正朝阳字鉴》。是编删其篆体类似者,依《康熙字典

  • 是庵日记

    十四卷。清杨拥(生卒年不详)撰。杨拥字蔚芝,号是庵。生平亦不详。在卷首所列的引用书目中有李渔的《闲情偶寄》,可见晚于李渔。此书的内容为采辑诸书,分类编纂。全书分十四门。内容注明所引的书名,并附有作者的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十八卷。宋陈言(1131-1189)撰。陈言,字无择,南宋初青田(今属浙江省)人,精于方脉之学。此书成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后改此名,简称《三因方》。所谓三因,即内因,

  • 桂文襄奏议

    八卷。明桂萼撰。桂萼(?-1531),字子实,号古山,安仁(今江西余江东北)人。正德进士,授丹徒知县。嘉靖初任南京刑部主事,与张璁同时上疏请称孝宗为皇伯考、兴献王皇考,迎合帝意,由此备受宠信,不久升任

  • 赏雪堂真迹

    四卷。未著刻者姓名。该帖皆为苏东坡书迹。其中第一卷收《秋柳吟》;第二卷收《天际乌云帖》、《次韵王晋卿送梅花诗》、《屏事斋居简》、《渔父破子》;第三卷收《武昌西山赠邓圣求诗》;第四卷收《祭黄几道文》、《

  • 医宗必读

    十卷。明李中梓(详见《内经知要》)撰。此书成于明崇祯十年(1637)。卷一总论医理,述说医学源流,入室门径,并有骨度部位及藏腑内景诸图。卷二论脉诊、色诊。卷三、卷四为本草征要,论述了五十余种常用药物。

  • 文雅社约

    一卷。附录 一卷。明沈鲤(1531-1615)撰。沈鲤字仲化,号龙江,归德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神宗为太子时,沈鲤为东宫讲官,甚蒙恩眷。即位后,进编

  • 湖上青山集

    一卷。清陈时撰。陈时,钱塘(今杭州)人。《湖上青山集》武堂本。共一卷。兹篇实为山川题咏集。其将与西湖相连属之山,共一百二十六座,各系一诗,并附短序。诗为五言六句,大多劲拔有力,可称佳作。其序则于昔人传

  • 读易日钞

    六卷。清张烈(1622-1685)撰。张烈字武承,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内阁中书。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改为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历任左春坊左赞善。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