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汉学考

易汉学考

二卷。清吴翊寅撰。吴翊寅,阳湖人。生平深于易学。著作除本书外,还有《易彖传大义述》二卷、《易爻例》一卷、《易汉学师承表》一卷。清代惠栋曾撰《易汉学》八卷,考辨孟喜、虞翻、京房、郑玄、荀爽五家易说,为时人宗仰,此书即仿《易汉学》体例,将西汉易学分为四派:即周、服等代表的训故举大义派;孟、京代表的阴阳灾变派;施、孟、梁、丘、京代表的章句师说派;费、高为代表的彖象释经派,并叙述了各派在东汉时期的变化和发展。其次又考孟氏、京氏、郑氏、荀氏、虞氏五家易学,对惠栋之说进行匡正。后附《易纬考》一卷,计二篇。辨别两汉易学流别、义训得失者一卷,计七篇,即“重卦考”“三易考”、“名义考”、“消息考”、“之变考”、“元享利贞考”、“七八九六考”。有广雅书局本。

猜你喜欢

  • 焦里堂事略

    一卷。清焦廷琥辑。廷琥字虎玉,江苏江都人,诸生,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记其父焦循(1763-1820)事略。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嘉庆举人,为清代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著有《易通释》、《里堂算学

  • 王梦楼诗集

    二十四卷。清王文治(1730-1802)撰。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授编修。升侍读,出为云南临安府知府。以事罢归。王文治书法秀逸,其源出董其昌,兼法张

  • 疑礼问解

    四卷。附《疑礼问解续》一卷。朝鲜金长生(见《家礼辑览》)撰。此书为金长生平日与门人、朋友之间有关礼学的问答。参考前代礼书及诸家礼说,分门别类,对衣冠、居室、宗法及居家杂仪等都有所讨论,尤详于丧礼。书末

  • 孝经通义

    一卷。清华玉淳(生卒年不详)撰。华玉淳,详见《禹贡约义》条。该书成于雍正十二年(1734)。该书认为《孝经》首尾通贯,不必分经与传。其间字句删削,遵从朱熹《孝经刊误》。简文错误,则遵从吴澄的考定。

  • 仲贻銮遗诗

    一卷。清仲贻銮撰。仲贻銮,生卒年不详,字金城,江苏泰州人,仲云涧之女,清代诗人。在世二十七年。此书有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为《泰州仲氏闺秀诗合刻集》之一。此书附于其母赵笺霞著的《辟尘轩诗钞》之后

  • 今古钩元

    四十卷。明诸茂卿(生卒年不详)撰。诸茂卿,字子茂,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所取,以小说为多,杂糅不伦,又不分门类,引证也往往疏舛。如第二十一卷“吞舟之鱼”一条,说是出自刘向的《谈

  • 韩氏医通

    二卷。明韩懋(生卒年不详)撰。韩懋,字天爵,号飞霞子(或称飞霞道人),四川泸州人。父兄皆知医,承家学,后往峨嵋山求师学医。此书撰成于嘉靖元年(1522),为医话小品。上卷分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

  • 宝山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赵酉修,章钥纂。赵酉,字文山,甘肃秦州人。贡生,乾隆八年(1743)知宝山县事,有政绩,后晋升太仓知州,旋擢苏州知府。此志为宝山县志始创,其取材多出于嘉定志。卷首载分县分城分志各公牍

  • 徐饴盦先生遗书

    无卷数。清徐养原撰。此书是作者的札记、考订之类的著述。所考书籍主要有《字说》、《明堂说》、《井田议》、《黑水考》、《朝鲜疆域考》、《孔子生年月考》、《孟蜀石经考》、《校淮南子》、《注五代史记例》、《御

  • 名公翰藻

    五十卷。明凌迪知(约1571前后在世)编。凌迪知字稚哲,乌程(今属浙江吴兴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此书录有明一代书牍。编者之意在广采博收,故冗杂极甚。《四库全书》列为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