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氏传补注

春秋左氏传补注

十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撰。赵汸尊其师黄泽之说,《春秋》以《左传》为主,注则宗杜预。《左传》有所不及者,以《公》、《穀》二传通之;杜所不及者,以陈傅良《左传章旨》通之。此书即是采陈傅良之说以补杜氏《集解》之未及。赵氏认为,杜预偏于《左传》,陈傅良则偏于《穀梁》,如果用陈氏之长以补杜氏之短,用《公》、《穀》之是以救《左传》之非,则双方皆可得笔削义例。触类旁通,传注得失、辨释悉当。不但有补于杜注,有功于《左传》,即孔子不言之旨,亦灼然可见。其《自序》云:“《左氏》于二百四十二年事变略具始终,而赴告之情,策书之体亦一二有见焉,则其事与文庶乎有考矣。其失在不知以笔削见义。《公羊》、《穀梁》以书不书发人,不可谓无所受者,然不知其文则史也。夫得其事究其文而义有不通者有之,未有不得其事不究其文而能通其义者。故三传得失虽殊,而学《春秋》者必自《左传》始。”赵汸因其师黄泽《春秋》有鲁史书法,有圣人书法,必先考史法而后圣人之法可求,若基本原脉络,则尽在《左传》”之教,乃取《左传注》诸书读之,“数年然后知鲁史旧章犹赖《左氏》存其梗概。……又十余年,又知三传而后,说《春秋》惟杜元凯、陈君举为有据依。”此书与其《集传》,在宋元皆为用力较勤之作。现存元至正二十年刻、明弘治六年重修本、明初刻本、明正德汪克锡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玉玲珑阁丛刻本。

十二卷。清沈钦韩(1775-1831)撰。钦韩字文起,号小宛,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学者。嘉庆丁卯(1807)举人,安徽宁国县训导。淹通经史,尤长于训诂考证,除本书外,还著有《春秋左传地名补注》、《韩集补注》、《王荆公诗集李璧注勘误补正》、《王荆公文集注》、《苏诗查注补正》、《范石湖诗集注》、《幼学堂文稿》、《读金石萃编条记》等。《春秋左氏传补注》主要在于订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中的舛失。自序称此书发明《左传》婉约之旨,胪陈典章之要,象纬堪舆之细碎,也附见于其中,注疏之谬,各见于卷内。此书以考证见长,对治《左传》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功顺堂丛书》本、《皇清经解续编》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零陵县志

    十五卷,附补遗一卷。清稽有庆修,刘沛纂。稽有庆,字伯润,江苏无锡人,举人,曾任零陵县知县。刘沛,龙山人。《零陵县志》光绪二年(1876)刻本,共十五卷,附补遗一卷,分为:卷一地舆,其子目曰星野、疆域、

  • 师经堂集

    十八卷。清徐文驹(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徐文驹,字子文,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本集为文驹自编,计文十三卷,诗五卷。前有序,称其“浚伊洛之渊源,探韩欧之骨髓,沉浸浓郁,

  • 归州志

    ①五卷,明郑乔纂修。郑乔,贵州桂林人,官归州知州。州志自嘉靖二十八年(1549)王锡、张时纂修。嘉靖四十年(1561)郑乔莅任,州治旧在江南岸,久雨塾溺,迁江北岸,城工甫成,即纂修州志,《归州志》嘉靖

  • 浩然斋雅谈

    三卷。宋周密(1232-1308)撰。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又号萧斋,又号弁阳萧斋。山东济南人。理宗朝官浙江义乌县令,宋亡不仕,自号泗水潜夫。其人著作甚丰,以辑录旧闻者居多,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

  • 蜀道驿程记

    二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记述康熙十一年(1672)王士祯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时往来所经之事。上卷自京师至成都;下卷自成都至河南新乡。书成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有清内府藏本、《王渔洋遗书

  • 太白山人漫稿

    八卷。明孙一元(1484-1520)撰。孙一元。字太初,号太白山人。自称秦(陕西)人,实为宗室安化王宗人,王姓因不轨诛,故变姓名避难。他踪迹诡异,常以铁笛鹤瓢自随,遍游名胜,足迹几乎遍及天下。正德十三

  • 纂图集注文公家礼

    十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撰,门人秦溪、杨复附注,后学复轩刘垓孙增注。前有朱子自序。是书分通礼一卷,冠礼一卷,昏礼一卷,丧礼五卷,祭礼二卷;其图散见各门中;其附注、增注,俱以阴文标明,字体古雅,

  • 敬亭集

    十卷。《补遗》一卷。明姜采(1607- 1673)撰。姜采,字如农,山东莱阳(今烟台)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江苏仪真(今仪征)县知县,擢授礼科给事中。因建言遭廷杖,谪戍安徽宣州卫。后流寓苏州

  • 忠武志

    八卷。清张鹏翮(1649-1725)撰。张鹏翮字运青,又字宽宇,遂宁(今属四川)人。康熙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曾随索额图与沙俄谈判,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又曾奉命治理黄河。著作除本书外,尚有《圣谟

  • 周官总义职方氏注

    一卷。宋易祓撰。易祓另有《周易总义》,已著录。宋赵希弁《读书附志》载易氏《周官总义》三十卷,且云许仪序刻于衡阳,此本今不传。清乾隆时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裒合《天官》、《春官》、《秋官》、《考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