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精义

春秋精义

四卷。卷首一卷。清黄淦(详见《易经旁训增订精义》)撰。作者潜心经义,撰有《七经精义》,该书即其中的一种。卷首列有《总论》。按《春秋》十二侔公的顺序,有所心得,就分别条说,不录经文,也不别标篇目。大抵上采录汉唐以来直到清代学者对《春秋》经义的论说,择其精粹,分别排比,汇集成书。对《钦定春秋传说汇纂》、马骕《绎史》、姜炳章《读左补义》引用较多。注释经旨也大多掇拾前人之说,没有多少独到的见解。该书目的是为科学制义而作。收入所著《七经精义》中,有嘉庆十三年(1808)刊本。

猜你喜欢

  • 禹贡备遗补注

    二卷。清胡宗绪撰。胡宗绪字环山,安徽桐城人,雍正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胡宗绪是明代学者胡瓒的曾孙。胡瓒作《禹贡备遗》,论述十分简略,对于蔡沈的《书集传》也少有辨驳,胡宗绪故因之作“补注”,广征博引,间

  • 纂图方论脉诀集成

    四卷。不著撰人。此书系元刊本。书中杂采通真子、张洁古、云歧子、池大明、成无己、杜光庭诸家之说,为之作注。因脉附方,不加变通。书题为“纂图”,但并无图说。书无序跋,难考作者。可作为研究元代医籍刊本参考资

  • 临汉隐居诗话

    一卷。宋魏泰(详见《东轩笔录》)撰。是书专论唐宋诗人的诗歌创作。卷中编次,记事与议论相间。然每及诗人,于唐则推崇杜甫,而贬斥白居易、元稹、孟郊、贾岛;于宋则独推王安石之佳句,而恨欧阳修之诗缺少余味,讽

  • 读诗管见

    十四卷。清罗典撰。罗典生卒年及事迹均不可考。此书无序跋。说经每章下录集传集说,次以管见,间有辨说,亦伸己见。罗典治诗宗小序,故于每章之前,截取小序前二句,就此自为之说,或引他人之说以畅小序之义。然虽尊

  • 培垒居杂录

    四卷。明郑端允(生卒年不详)编。郑端允,字思孟,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人。郑晓之曾孙也。此书杂采各书劝戒之言,甚至连《太上感应篇》也为所不遗。其意虽主训诲,而其言却不尽出于儒家,盖为杂家之流也。

  • 重修镇平县志

    六卷。清潘承焯,吴作哲修,王应亨纂。潘承焯,湖南安乡县人,举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知县。吴作哲,甘肃阶州人,举人,乾隆四十七年(1782)任知县。旧志创修于明代县令胡会宾,康熙、雍正四次相继重

  • 抱朴子内外篇

    八卷。晋葛洪(详见《肘后备急方》)撰。传说葛洪尝闻交趾(今越南)产仙丹的原料,于是他晚年求得去广西句漏县当县令,以便就近采药炼丹。他携全家到广州,被刺史郅狱婉留,不得已隐居罗浮山修炼,自号抱朴子。《抱

  • 左传撷华

    二卷。清林纾(1852-1924)撰。林纾字畏庐,一字琴南,别号冷红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末民初著名翻译家、学者。生平译著很多,以诗、古文辞见称于时。所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等书行于世。

  • 周官总义

    三十卷。宋易祓撰。易祓生卒年不详,字颜章,号山斋,湖南宁乡人,淳熙进士第一,诏事苏师旦,历官礼部尚书,师旦败,贬死。生平著述颇多,除著《周官总义》外,还有《禹贡疆理记》、《易学举隅》、《周礼释疑》、《

  • 读墨子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鸿庆字癯石,号艮斋,江苏盐城人。早年屡应进士不第,便绝意仕途,曾在本县担任教育会、自治会会长等职。他一生勤奋,著有《读诸子札记》二十五卷、《读礼志疑》五卷、《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