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朱文公易说

朱文公易说

二十三卷。宋朱鉴编。监字子明,婺源(今属江西)人,为朱熹嫡长孙。以荫补迪功郎,后仕之吏部侍郎,湖广总领。此书《宋志》失载,《宋志补》及《经义考》始载之。原本前有淳祐壬子(1252年)子明《自序》,称先文公有《启蒙》、有《本义》,皆所以发明往圣前贤之意,是编盖取诸门人记录问答之语云。(《郑堂读书记》)案朱子注《易》之书凡四,为《易本义》十二卷、《易学启蒙》三卷、《古易音训》二卷、《蓍卦考误》一卷,皆有成书。其朋友论难与及门之辨说,则散见《语录》中。鉴汇而辑之,以成是书。《经义考》引明杨士奇之语曰:“晦庵先生《易说》二十三卷,分为三册。先生于《易》自《本义》、《启蒙》之外,凡杂著及门人所记口授之言,其精义皆在此书。清初徐乾学也谓此书与《本义》、《启蒙》相发明,大有功于学者。嗣后董正叔(楷)、胡庭芳(一桂)、董季真(真卿)诸家各有采辑,都仿此书。《四库提要》评曰,是书全采《语录》之文,以补《本义》之阙,然其中或门人记述未必尽合师说,或偶然问答,未必勒为确论。其功在于“收拾放佚,以备考证”。《四库提要》所论极是,书中所采稍嫌芜杂,然于后人研究朱子易学思想不无裨益。此书现存最早版本有元刻本二十三卷(十六册、十三行、二十一字黑口四周双边),藏北京图书馆,题“晦庵先生朱文公易说二十三卷”。《通志堂经解》本也题此名。另有题“文公易说三十三卷”者,收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中。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本(景印文渊阁本)。

猜你喜欢

  • 三观义

    二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三观义》一书,是智析广本维摩玄义而成,共有二万余言。此书先分别培智,称之为四种十二因缘所生之法。次正解释中,开为七重,即:辨三观名,辨三观相

  • 驴背集

    四卷。清胡思敬(见《退庐诗集》)撰。。此编均七言绝句。每首附注时事,颇多轶闻,足备史乘之采择。如卷四纪孝钦后为群小所挟,欲久居西安,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合疏力谏云:“一丸安可塞函关,杜宇声声唤帝还。

  • 易学管见

    无卷数。明洪启初撰。启初字迩远,福建南安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兵部主事。该书用注疏本,大体采常见训诂以说义。但将《系辞》《说卦》各章都用首句标为章名,则非古式。《四库全书总目》据浙江吴玉

  • 石门诗集

    一卷。(一名霞居集)明高縠撰。高縠,字宗臣,号石门,又号髯仙,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生卒年不详。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少谷郑善夫居鳌峰北,从之游者九人,乡党目为十才子。高縠居首,傅汝舟次之。是集卷首

  • 癖好堂收藏金石书目

    一卷。清凌霞撰。凌霞,字子与,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有《天隐堂文录》等著作。本书著录其所收藏金石书共400余种,撰为目录一卷。其中收录的未刻稿本,如严可均《平津馆金石萃编》、刘菁藜《金石续录》、诸竣《

  • 双芙阁吟稿

    不分卷。清姚畹贞(1802-1828)撰。姚畹贞,字芙初,江苏海虞(今江苏常熟)人,张燮之儿媳,张蓉镜(字芙川)之妻。《清稗类钞》云:张燮,字子和,昭文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官至宁绍台兵备

  • 顺德府志

    十六卷。清徐景,曾纂修。徐景曾字省庵,江苏武进人,曾任顺德知府。《顺德府志》曾多次重修。乾隆十二年(1747)徐景曾任顺德知府后,参照《畿辅通志》及邻府所修《广平府志》,重新纂辑志书。乾隆十五年(16

  • 万卷楼遗集

    六卷。明丰坊(约1523年前后在世)撰。丰坊字存礼,号南禺。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礼部主事。后坐法避吴中,改名道生,字人翁。其博学工文,家藏书万卷,故有“万卷楼

  • 律吕新书解

    二卷。明张敔撰。张敔字叔成,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曾举弘治辛酉年(1501)江西乡试,官至礼部员外郎。精于乐学,著有《雅乐发微》八卷和《律吕新书解》二卷。此书专为疏解蔡元定《律吕新书》而作,认为蔡

  • 三华集

    ① 十八卷。明钱子正、钱子义、钱仲益合刻。钱子正、钱子义兄弟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皆工诗,子正有《绿苔轩集》六卷;子义有《种菊庵集》四卷。钱仲益是子正之从子,名永升,以字行。有《锦树集》八卷。三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