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清郑珍(1806-1864)撰。珍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县(今贵州省遵义市)人。道光举人。曾任荔波县训导。同治二年(1863),大学士祁寯藻荐于朝,特旨以知县分发江苏补用,次年卒。治经学、小
二卷。清汤百纯撰。汤白纯(1770-1796),字清芬,又字石华,江苏江阴人,山东钜野县知县汤裕之之女,陈诗观之妻,在世二十七年,清代文学家。精工诗词。此书包括诗集《石华小草》一卷,词集《玉琴余韵》一
一卷。唐王冰(详见《黄帝内经素问》)撰。此书《宋史·艺文志》有著录。卷首为许寂序,言唐末入四明山,有羽人梁自然授以此书,后用以医病,起死者不可胜数。原书约成于唐宝应元年(762),后传本甚稀。明王肯堂
一卷。清潘继善(生卒年不详)撰。潘继善号本庵,婺源(今安徽婺源)人。是书首先列举律吕损益上下相通之法,其次列正半变半诸律长短之法,再次列十二律还相为宫之法,最后列黄宫七管至应宫七管十二图,即《律吕新书
四卷。明袁忠彻编。袁忠彻字静思,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其父袁珙精于相术,尝断朱棣当有天下,及朱棣及位为明成祖,袁珙被任官太常寺丞。袁忠彻承其父传,也精相术,曾任官尚宝司少卿。著作有《人相大成》、《凤池
三十三卷。明王教(生卒年不详)撰。王教,字庸之,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著有《中川遗稿》,是集乃其子王在阡所编。凡三十三卷。赋二卷,古今体诗十三卷,乐章和诗余一卷,杂文十九
十卷。是书由北宋丁度、李淑典领,宋祁、郑戬、贾昌朝、王洙等同加修定。丁度事迹见“礼部韵略”。宋景佑四年(1037年),宋祁、郑戬等批评《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贾昌朝批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
四卷。题古藏室史臣撰。《弘光室录钞》以邸抄为蓝本,记南明福王一朝大政事,起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立于南京,迄于左懋第出使议和,被清所杀,及袁继成被执。书中记有许多弘光朝重要事件,如马士英、阮大
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日本神田信畅辑录。1927年王氏投水死亡后,讣闻传至日本,日本京都浪华博文堂主人邀王国维生前友人神田信畅,编印了王氏遗墨二十种。此书首列王国维遗像遗书,次列《颐和
见《尚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