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宋易学解
不分卷。清王希尹撰。生平事迹未详。北书首上下经,次上下系辞及说卦、序卦、杂卦。篇首并有法式善序。其易解先讲易象,再及义理,意欲合汉宋诸家于一炉。然作者造诣甚浅,训诂甚疏,其解易多失本意。今存纪氏嘉庆年间刊本。
不分卷。清王希尹撰。生平事迹未详。北书首上下经,次上下系辞及说卦、序卦、杂卦。篇首并有法式善序。其易解先讲易象,再及义理,意欲合汉宋诸家于一炉。然作者造诣甚浅,训诂甚疏,其解易多失本意。今存纪氏嘉庆年间刊本。
二十二卷。《附录》一卷。明陈耀文编。耀文字晦伯,河南确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进士,累官陕西行太仆卿。著有《经典稽疑》、《天中记》等。本书取唐《花间集》、宋《草堂诗余》二书之首字为名,以花代唐,以草代
四卷。清朱轼(1665-1736)撰。轼字若瞻,一字可亭,谥号文端。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怡贤亲王共治畿辅营田水利,蓄泄得宜,溉田六千顷。著有《易春
十卷。清屠道和(生卒年不详)撰。屠道和字燮臣,孝感(今属湖北省)人。著有《医学六种》等书。此书成于同治三年(1863)。为广采诸家本草之精华,整理编辑而成。书中取本草常用药物五百余种,按药物功效分为温
十一卷。清廖平(详见《四益易说》)撰。廖平是清末的经学大师,一生经学主张凡六变。在光绪十年(1884)前后,著《穀梁春秋内外编》共三十七种、五十卷。其中内编书一种,即《穀梁春秋经传古义疏》十一卷;外编
八卷。清沈家本(1840-1913)撰。家本字子惇,号寄簃,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光绪进士,官天津知府,至资政院副总裁。家本博览群书,遂以读书笔记形式辑成《日南随笔》。内容庞杂,对地理、历史、官制、科
一卷。宋莫君陈撰。生卒年不详。莫君陈,湖州(今浙江)人。生平仕履情况不详。书中称授知婺州朝辞,有札子权刑部郎中,则曾以朝官典郡。其书所记皆当时杂事,篇数极少,而且缮写错误和脱漏之处较多,无法卒读。《四
六卷,民国邵钦权纂。邵钦权,字季衡,浙江东阳人,毕业于北京筹边高等学校,专攻藏事。《卫藏揽要》稿本,全书六卷,卷首有于长葆序。分为:稽古、山川、风俗、宗教、政治、兵制。每门之下,附有诸小目。此书小目较
十二卷。《附录》一卷。明高攀龙(1562-1626)撰。高攀龙,字存之,一字云从,号景逸,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曾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宪成没后,由他继主讲习,故世称“高、顾”。著
二十卷。旧题翰林三状元会选。翰林三状元即焦竑、翁正春、朱之蕃。翁正春(?-1622),字兆震,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万历中为龙溪教谕。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礼部尚书等职。翁正春耿直
四卷。明王慎中(1509-1559)撰。王慎中,字道思,号遵岩居士,又号南江。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嘉靖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河南布政使参政,不顺从夏言落职而归。王慎中壮年废弃,益肆力于古文,卓然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