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深衣释例

深衣释例

三卷。清任大椿(1738-1789)撰。任大椿,字幼植,又字子田,江苏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恩科举人,三十四年(1769)进士,累官御史,尝充四库编修,尤长名物,著有《经典弁服释例》、《释缯》、《字林考逸》、《小学钩沉》及是书等。《耆献类征》诸书有传。是书首有自序,略言:“余曩著《经典弁服释例》,曰爵弁服,曰韦弁服、曰皮弁服,曰朝服,曰元端(即玄端),礼经所谓善衣。又以深衣为善衣之次,因续著《深衣释例》三卷。首推原其所用,次详其制度,次载异名同实者。若长衣中衣之类,《方言》谓禅衣,古之深衣,秦汉以后,禅衣名义日广,要皆深衣之流别,故亦附考”云云(末题“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月二十日,兴化任大椿书”)。是书卷一自“深衣为古养老及燕群臣之服”,至“又为童子趋丧之服”,附通说,卷二自“深衣用布十五升”,至“凡服殊衣裳,深衣不殊衣裳”,卷三自“深衣露著而素纰长袂者曰长衣”,至“曰诸于”。深衣之制颇古,而后代服用者亦多,是书上考诸经,旁及史志,并及《说文》、《急就章》、《方言》等书,甚为赅备,《四库全书》著录有黄宗羲《深衣考》,江永《深衣考误》等书,皆不及是书之广博。而自《续汉志》历著深衣之用,曰冠通天冠,服深衣制,有袍随五时色,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是书引司马彪谓袍为古之深衣,《隋志》亦云“绛纱袍等,制本深衣”,盖古人于衣裳不殊者,谓之深衣,似今人之所谓袍者,亦可略见古人深衣之遗制。是书自长衣中衣而下,举别名曰麻衣、裤衣、衣、衣、裎衣、襜褕等至数十种之多,但《续汉志》通天冠之深衣及太后、皇后、贵人入庙助蚕之深衣,皆必非麻衣可知。此外群臣朝服,必亦如之。是书谓深衣多用于凶事,盖就释经而言,与《续汉志》后之深衣制为朝服者,未可并论也。是书版本有燕禧堂五种本,《清经解》本。

猜你喜欢

  • 九愚山房诗集

    十三卷。明何东序(约1568年前后在世)撰。何东序,字崇教,号肖山,山西猗氏(今临猗)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今陕西绥德)。何东序能为诗,尤喜作古乐府。凡郭茂倩《乐

  • 王端毅公奏议

    十五卷。明王恕撰。王恕(1416-1508),陕西三原人。字宗贯,号介庵,晚号石渠。正统进士,历任扬州知府、南京刑部右侍郎、云南巡抚、宁夏巡抚、南京兵部尚书。孝宗时召为吏部尚书。居官历中外五十余年,为

  • 高唐州乡土志

    不分卷。清周家齐编。周家齐详见光绪《高唐州志》。周家齐掌高唐州后,奉学部令,命撰乡土志,以供州历史、地理教材之参考。家齐乃将原所搜辑修志资料,择其重要而按学部所颁门类,纂成乡土志。《高唐州乡土志》光绪

  • 禹贡备遗补注

    二卷。清胡宗绪撰。胡宗绪字环山,安徽桐城人,雍正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胡宗绪是明代学者胡瓒的曾孙。胡瓒作《禹贡备遗》,论述十分简略,对于蔡沈的《书集传》也少有辨驳,胡宗绪故因之作“补注”,广征博引,间

  • 史林测义

    三十八卷 清计大受撰。计大受,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东北)人,岁贡生,大学士潘世恩视学江西所取士。《史林测义》一书稽核正史,旁订群言,虽非史学专门,而考辨议论,平实博通,不涉迂陋。此书有枫溪别墅本。

  • 楚北江汉宣防备览

    二卷。王凤生撰。王凤生,安徽人,详见《浙西水利备考》条。魏源为凤生墓志云:其为学尤笃,好图志,故在河工,则檄取所属府州县地图,各系以利病,成河北采风录,及江淮河运各图。其在湖北,则有汉江纪程及此书也。

  • 岳雪楼鉴真法帖

    十二卷。清孔广陶辑此帖始刻于同治五年(1866年),刻成于光绪六年(1880)。所收从隋唐至清代书人,以及其先人遗墨。嘉庆、道光年间,叶云谷、叶蔗田兄弟以所藏名迹勒石,贮于耕霞馆,未成帖而石归孔氏,孔

  • 易说存悔

    二卷。清汪宪撰。汪宪字千波,钱塘(浙江余抗)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官任刑部陕西司员外郎。此书大旨认为,学易是希望减少过失,而想减少过失,唯在知悔,悔存而凶吝渐消,可以日趋于吉。所以用“存悔”二

  • 律吕原音

    四卷。清永恩撰。永恩系清礼烈亲王代善第六世孙,初袭康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878)复号礼亲王。此书成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凡四卷。首列河图洛书,概因河洛以起数,且以卦气定律吕之观点。谓律由声制,

  • 肇庆府志

    ①三十二卷,清史树骏修,区简臣纂。史树骏,号庸庵,江南武进(今江苏武进)人,进士,康熙八年(1669)任知府。区简臣,广东高明人,进士。府志始创于明正统五年(1440),其后至崇祯六年(1633)陆鉴